第45章
是个好事。
宁知弦略有沉思,给出徐临璋答复:“再过两日,我会回军中。”
再过两日,她就能骑马了。
徐临璋做事一向周道:“扶翼就在外面,马也你领了回来。”
听此,宁知弦双眸一亮,她关心扶翼许久,生怕它和自己一般身陷囹圄。
“那日左雁虽被张泽所伤,但他穿在里侧的软甲着实为他挡下致命一击,扶翼不知何时跑到他的身侧,甩了一蹄子水在他脸上,左雁并无大碍,只是盼着你什么时候能回去,”徐临璋想起左雁絮絮叨叨聊起扶翼的样子,颇觉得好笑,“你这马很是有趣。”
绝不会让自己吃亏。
撒开蹄子跑得比谁都快。
宁知弦想起临别那日扶翼主动蹭在自己的手心,它闻到她身上的血,头一次不肯离开她。她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低低对它说道:“扶翼,别让我为难。”
扶翼通人性,果真跑得比谁都快。
她的小马驹,走快些,千万别让坏人追上你,你要比谁都快,比谁都不管不顾,我应该回不了家了,所以我恳请你,替我归家。
只求你踏上故土之际,不要为我的离开而悲伤,可以为我哭一哭,留下几滴风中轻泪,我便也知足了。
新的生活扎根在新的泥土里,旧事旧物就让它们随风而去,你的步履应该永远向前,体会每一寸寒风后胸腔里鼓起的点点热切。
宁知弦眉毛扬起有如柳枝,弯弯顺顺的:“那就好,大家都活下来了。”
一个独自的微笑再度展露,比风声还要轻。
第38章 因果
清晨微亮,宁知弦先醒,她没有唤醒熟睡的幼安,而是从一旁蹑手蹑脚的下床,她一出门就碰见坐在门梗上的二丫。
二丫起的更早,手里是根制作简易的竹蜻蜓,她嘴里哼着歌谣,见有人来,音收住后不再唱了。
宁知弦同二丫一般席地而坐,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她示意女孩把竹蜻蜓给她:“唱什么呢,给我听听。”
阳光正好,宁知弦也适合在太阳底下多坐坐,好驱散身上的病气。
二丫性子腼腆,并不是不爱说话,知道住在他家的两个姐姐都是贵人,便多了几分拘束,生怕自己说错几句,给爹娘惹来麻烦,
在宁知弦的鼓励下,她怯生生唱着。
“蝴蝶飞飞停我窗台,偷吃馍渣胡子白,河边捡颗滚圆石头,揣进兜里蹦蹦跳跳,撞翻竹筐笑出牙缺块。”
民间童谣大抵如此,语调轻快,小孩子来唱最合适不过了。
描绘的生活太过美好,要是每天都能这般过下去,也不遑论为一场美梦。
二丫语调一转,略显有些急促:“北边跑来灰马马,爹爹握弓出篱笆,说风沙要抢大甜瓜。等我长大练法,守着灶台麦芽糖。”
宁知弦噗嗤一声笑出来,但愿二丫长大以后还能念着麦芽糖。
“你知道灰马马是什么吗?”
她给二丫拢好散乱的头发,无比轻柔。
二丫瞪着一双大眼:“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们很坏,他们一来,阿爹阿娘就要带着握跑路,要跑得远远的,回家后家里的东西就会少很多。”
宁知弦叹口气,知道是件好事,不知道也是件好事。过早接触一些真相,难免不会让尚且七八岁出头的她心性改变。
但世事纷乱,半点不由人。
宁知弦手巧,不多时就将竹蜻蜓坏掉的翅膀修整好,她和二丫并肩而坐,两人一时无言,二丫一直摆弄被修好的竹蜻蜓,整个人也开心起来。
宁知弦看着她的样子,也是一阵舒心。
这样的日子,平淡而令人向往,一时让她陷进去。
待得胜回朝,她也能好好休息一段时间。
而一侧窗扇,宋幼安在宁知弦起身时就早已醒来,她握着手中的一封书信,仔细打开翻开很久。
徐临璋派来的人懂得规矩,半句多的话都不会说。
她立在窗旁,静静注视宁知弦的一举一动,见她展露笑颜,见她为幼童束发。
宋幼安闭上双目,她的子瞻,好不容易才安歇下来,怎么又遇见这件事。
书信险些被她揉成团,她尽力克制自己,在心中暗自思忖该用什么方式告诉宁知弦,好让她没那么伤心。
不该啊。
待宁知弦再度回房,看见宋幼安时,眸子一亮:“幼安,早。”
确实很早,她瞧出幼安不太高兴,上前捂住她的手:“如今天气转凉,起身时多披件衣服。”
宋幼安轻轻应道,把握好语气:“敬辞师兄给我传信。”
宁知弦先是一愣,没想到师兄在京都居然也想着她:“给我看看,我看看师兄是不是编排了些话。”
“不是这件事,”宋幼安不敢去看宁知弦的眼睛,“阿宁,做些心理准备。”
从宋幼安不宁的声调中,宁知弦也感到不安:“难道是姑姑,姑姑她出事了?”
她伸出手想去讨要信件,宋幼安艰难得松手:“不是老师,她没有出事。”
那还能是谁。
宁知弦太阳穴突突得跳,当看清信件上的字后,她的手陡然一顿:“是……师父。”
是师父出事了。
宁知弦看清信件后,脸色变了变,差点没站稳,向后一退,胸腔里一阵翻覆,搅得她想吐。
师父怎么会出事呢,明明离京前她才见过师父一面,明明看起来一切安好,怎么就油尽灯枯了呢。
宋幼安想替宁知弦做出决定:“回去吧。”
将来若有人跳出来参宁知弦一本,她也会替她一力担责。
宋幼安的眼圈倏地红了,还在试图安抚宁知弦略微失控的神态:“呼兰彻已经没了还手之力,我和徐大人还有薛峥将军可以留在这里,替你守好后方。”
敬辞来信,其实有自己的私心。
普慧主持并没有要求他给宁知弦传信,说前线凶险,没必要在这时候给宁知弦添乱。
是敬辞看出了师父很是想念宁知弦,这才有了传信举动。
他向上请旨,并未得到明确的旨意。
普慧主持那张苍老的脸在她面前一寸寸黯淡下去,将将剩下一道微弱的光线,勉强能看出浮在他面上的脆弱。
黄泉边,奈何口。
黑无常,白无相,还有徐隐青,在桥头来往的每一个人都印在宁知弦脑子里,他们微张的唇齿,他们抬手喝下一碗碗的汤药……
不是什么汤药,宁知弦哑声,是孟婆汤啊。
她颤声询问,似乎是要确定些什么:“前世,师父的身体还康健吗?”
拢在袖袍里的那盏孤灯,晃动的火舌还在灼烧她的手心,那团火从手腕跃动,渐渐地向皮肉里不断渗入,薄薄的皮肉连同血液发出滋滋声响。
痛彻心扉。
宋幼安说不清自己的一番心绪,她小心翼翼:“前世,至少在我死之前,普慧主持的身体一向安康。”
一向安康。
如今却落个油尽灯枯的下场。
宁知弦凄凄笑道,心里那个猜测在不断被印证。
哪有什么命运改写,哪有什么逆天改命。
因果轮回,如何能被轻易改变。
只怕是有人一命换一命,为她求来一丝半毫的生机,好让她躲过鬼差追捕,得来一条重新回到人间的阳间路。
宁知弦压下胸腔里翻滚的血腥,她养上几天,本来以为自己会扛到回京,如今想来怕是不行了。
嘴角的血丝被她抹去,宁知弦低低道:“备马,我要回京。”
她欠普慧一条命。
而现下军中一切安稳,又有几方人马坐镇,应该不会出什么乱子,但她贸然回京,定会惹来不少风波。
罢了。
要罚要杀,悉听尊便。
她,宁知弦,自一力承担。
“我陪你一起回去,”宋幼安看出宁知弦的状态,不忍道,“你一个人我不放心。”
宁知弦目光一闪,沉声:“幼安,不必,你替我留在军中。”
我需要你。
她重新穿好衣裳,将鱼肠别在腰间,数日修养,腰身处反倒是清减不少,身后一侧够不到,宋幼安就贴近她为她别好。
二人一时无言,也不知道有什么可以说的。
有时人就是这样,分别前思绪万千,恨不得做出所有合乎情理的举动,可一旦和人打过交道后,理智瞬间土崩瓦解,不愿他人为自己担忧,也不愿他人为自己徒增伤怀。
只一眼,就在那一瞬,又开始默不作声起来,恨自己碌碌无为,恨自己无能为对方解决所有。千言万语压在喉舌处,本分都吞吐不出,也越发的沉默和冷寂。
宋幼安替宁知弦整理好衣装,才舍得出声:“好,我多拨几个人给你。”
让他们替我看着你,让他们替我注视着你。
此去京都,虽不说有多少艰难险阻,可你旧伤未愈,新伤未合,我哪能不放心。
宁知弦略有沉思,给出徐临璋答复:“再过两日,我会回军中。”
再过两日,她就能骑马了。
徐临璋做事一向周道:“扶翼就在外面,马也你领了回来。”
听此,宁知弦双眸一亮,她关心扶翼许久,生怕它和自己一般身陷囹圄。
“那日左雁虽被张泽所伤,但他穿在里侧的软甲着实为他挡下致命一击,扶翼不知何时跑到他的身侧,甩了一蹄子水在他脸上,左雁并无大碍,只是盼着你什么时候能回去,”徐临璋想起左雁絮絮叨叨聊起扶翼的样子,颇觉得好笑,“你这马很是有趣。”
绝不会让自己吃亏。
撒开蹄子跑得比谁都快。
宁知弦想起临别那日扶翼主动蹭在自己的手心,它闻到她身上的血,头一次不肯离开她。她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低低对它说道:“扶翼,别让我为难。”
扶翼通人性,果真跑得比谁都快。
她的小马驹,走快些,千万别让坏人追上你,你要比谁都快,比谁都不管不顾,我应该回不了家了,所以我恳请你,替我归家。
只求你踏上故土之际,不要为我的离开而悲伤,可以为我哭一哭,留下几滴风中轻泪,我便也知足了。
新的生活扎根在新的泥土里,旧事旧物就让它们随风而去,你的步履应该永远向前,体会每一寸寒风后胸腔里鼓起的点点热切。
宁知弦眉毛扬起有如柳枝,弯弯顺顺的:“那就好,大家都活下来了。”
一个独自的微笑再度展露,比风声还要轻。
第38章 因果
清晨微亮,宁知弦先醒,她没有唤醒熟睡的幼安,而是从一旁蹑手蹑脚的下床,她一出门就碰见坐在门梗上的二丫。
二丫起的更早,手里是根制作简易的竹蜻蜓,她嘴里哼着歌谣,见有人来,音收住后不再唱了。
宁知弦同二丫一般席地而坐,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她示意女孩把竹蜻蜓给她:“唱什么呢,给我听听。”
阳光正好,宁知弦也适合在太阳底下多坐坐,好驱散身上的病气。
二丫性子腼腆,并不是不爱说话,知道住在他家的两个姐姐都是贵人,便多了几分拘束,生怕自己说错几句,给爹娘惹来麻烦,
在宁知弦的鼓励下,她怯生生唱着。
“蝴蝶飞飞停我窗台,偷吃馍渣胡子白,河边捡颗滚圆石头,揣进兜里蹦蹦跳跳,撞翻竹筐笑出牙缺块。”
民间童谣大抵如此,语调轻快,小孩子来唱最合适不过了。
描绘的生活太过美好,要是每天都能这般过下去,也不遑论为一场美梦。
二丫语调一转,略显有些急促:“北边跑来灰马马,爹爹握弓出篱笆,说风沙要抢大甜瓜。等我长大练法,守着灶台麦芽糖。”
宁知弦噗嗤一声笑出来,但愿二丫长大以后还能念着麦芽糖。
“你知道灰马马是什么吗?”
她给二丫拢好散乱的头发,无比轻柔。
二丫瞪着一双大眼:“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们很坏,他们一来,阿爹阿娘就要带着握跑路,要跑得远远的,回家后家里的东西就会少很多。”
宁知弦叹口气,知道是件好事,不知道也是件好事。过早接触一些真相,难免不会让尚且七八岁出头的她心性改变。
但世事纷乱,半点不由人。
宁知弦手巧,不多时就将竹蜻蜓坏掉的翅膀修整好,她和二丫并肩而坐,两人一时无言,二丫一直摆弄被修好的竹蜻蜓,整个人也开心起来。
宁知弦看着她的样子,也是一阵舒心。
这样的日子,平淡而令人向往,一时让她陷进去。
待得胜回朝,她也能好好休息一段时间。
而一侧窗扇,宋幼安在宁知弦起身时就早已醒来,她握着手中的一封书信,仔细打开翻开很久。
徐临璋派来的人懂得规矩,半句多的话都不会说。
她立在窗旁,静静注视宁知弦的一举一动,见她展露笑颜,见她为幼童束发。
宋幼安闭上双目,她的子瞻,好不容易才安歇下来,怎么又遇见这件事。
书信险些被她揉成团,她尽力克制自己,在心中暗自思忖该用什么方式告诉宁知弦,好让她没那么伤心。
不该啊。
待宁知弦再度回房,看见宋幼安时,眸子一亮:“幼安,早。”
确实很早,她瞧出幼安不太高兴,上前捂住她的手:“如今天气转凉,起身时多披件衣服。”
宋幼安轻轻应道,把握好语气:“敬辞师兄给我传信。”
宁知弦先是一愣,没想到师兄在京都居然也想着她:“给我看看,我看看师兄是不是编排了些话。”
“不是这件事,”宋幼安不敢去看宁知弦的眼睛,“阿宁,做些心理准备。”
从宋幼安不宁的声调中,宁知弦也感到不安:“难道是姑姑,姑姑她出事了?”
她伸出手想去讨要信件,宋幼安艰难得松手:“不是老师,她没有出事。”
那还能是谁。
宁知弦太阳穴突突得跳,当看清信件上的字后,她的手陡然一顿:“是……师父。”
是师父出事了。
宁知弦看清信件后,脸色变了变,差点没站稳,向后一退,胸腔里一阵翻覆,搅得她想吐。
师父怎么会出事呢,明明离京前她才见过师父一面,明明看起来一切安好,怎么就油尽灯枯了呢。
宋幼安想替宁知弦做出决定:“回去吧。”
将来若有人跳出来参宁知弦一本,她也会替她一力担责。
宋幼安的眼圈倏地红了,还在试图安抚宁知弦略微失控的神态:“呼兰彻已经没了还手之力,我和徐大人还有薛峥将军可以留在这里,替你守好后方。”
敬辞来信,其实有自己的私心。
普慧主持并没有要求他给宁知弦传信,说前线凶险,没必要在这时候给宁知弦添乱。
是敬辞看出了师父很是想念宁知弦,这才有了传信举动。
他向上请旨,并未得到明确的旨意。
普慧主持那张苍老的脸在她面前一寸寸黯淡下去,将将剩下一道微弱的光线,勉强能看出浮在他面上的脆弱。
黄泉边,奈何口。
黑无常,白无相,还有徐隐青,在桥头来往的每一个人都印在宁知弦脑子里,他们微张的唇齿,他们抬手喝下一碗碗的汤药……
不是什么汤药,宁知弦哑声,是孟婆汤啊。
她颤声询问,似乎是要确定些什么:“前世,师父的身体还康健吗?”
拢在袖袍里的那盏孤灯,晃动的火舌还在灼烧她的手心,那团火从手腕跃动,渐渐地向皮肉里不断渗入,薄薄的皮肉连同血液发出滋滋声响。
痛彻心扉。
宋幼安说不清自己的一番心绪,她小心翼翼:“前世,至少在我死之前,普慧主持的身体一向安康。”
一向安康。
如今却落个油尽灯枯的下场。
宁知弦凄凄笑道,心里那个猜测在不断被印证。
哪有什么命运改写,哪有什么逆天改命。
因果轮回,如何能被轻易改变。
只怕是有人一命换一命,为她求来一丝半毫的生机,好让她躲过鬼差追捕,得来一条重新回到人间的阳间路。
宁知弦压下胸腔里翻滚的血腥,她养上几天,本来以为自己会扛到回京,如今想来怕是不行了。
嘴角的血丝被她抹去,宁知弦低低道:“备马,我要回京。”
她欠普慧一条命。
而现下军中一切安稳,又有几方人马坐镇,应该不会出什么乱子,但她贸然回京,定会惹来不少风波。
罢了。
要罚要杀,悉听尊便。
她,宁知弦,自一力承担。
“我陪你一起回去,”宋幼安看出宁知弦的状态,不忍道,“你一个人我不放心。”
宁知弦目光一闪,沉声:“幼安,不必,你替我留在军中。”
我需要你。
她重新穿好衣裳,将鱼肠别在腰间,数日修养,腰身处反倒是清减不少,身后一侧够不到,宋幼安就贴近她为她别好。
二人一时无言,也不知道有什么可以说的。
有时人就是这样,分别前思绪万千,恨不得做出所有合乎情理的举动,可一旦和人打过交道后,理智瞬间土崩瓦解,不愿他人为自己担忧,也不愿他人为自己徒增伤怀。
只一眼,就在那一瞬,又开始默不作声起来,恨自己碌碌无为,恨自己无能为对方解决所有。千言万语压在喉舌处,本分都吞吐不出,也越发的沉默和冷寂。
宋幼安替宁知弦整理好衣装,才舍得出声:“好,我多拨几个人给你。”
让他们替我看着你,让他们替我注视着你。
此去京都,虽不说有多少艰难险阻,可你旧伤未愈,新伤未合,我哪能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