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普通观众此刻意识不到这些文字的含义,但李一恺知道,这些全部是苑之明检索到的真实评价。
按照提示挥一挥手,这些涂鸦文字渐渐消退,露出它们掩盖下的作品——那副古长风的成名作《眼中影》,一匹眼睛里倒映着工厂的老马。
把一个知名作品直接放进来,是最冒险的一步。但这幅画只停留了几秒钟,很快,那匹马*中素描的工厂画面,像是星体被击碎解构,一道道素描线条从其中漂浮开来,朝着四周无规律地散去。
最后他面前只剩下一副水墨老马,以及右侧浮现上来的落款——「闲马图,戊辰年秋,袁茗烟」。
参观者如果继续停留,十八幅遗作都会以类似方式呈现。
市集海报上显示作者是苑之明,但是一周前苑之明自己赶到北京布展,在展牌上加了袁茗烟作为第一作者,而且讽刺的是,他还把古长风也放了上去。
李一恺走出来时,苑之明等在出口,送上来一张袁茗烟画作复刻明信片。
“这就是完整参观流程,怎么样?”
校园广场一片嘈杂,李一恺趁着没人注意,接过明信片的时候拉住苑之明的手,放在自己嘴边亲了一下,然后说:“恭喜,很震撼。”
苑之明撇撇嘴:“但我昨天录像发给我爸,他说我刻薄。”
李一恺点点头:“我也刚想这么说,尤其是作者——没看过的人都会以为你是致敬他吧?”
“写上他的名字,是因为我要严谨”,苑之明转身,带着李一恺穿过忙碌布展的人群,“我没想那么多,没想故意讽刺什么。”
他去自动售卖机里买咖啡,递给李一恺一杯冰美式,又说:“也不是,其实我也想过……”
李一恺认真回应这些凌乱的叙述:“想过什么?”
“不能抹杀他所有的东西”,苑之明找个长椅坐下,“如果没有他的重构,也谈不上解构,这个作品也不会成立。”
“很客观”,李一恺喝口咖啡说。
只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如此客观,当一个作品投注公众视野,解释权便不再属于作者。
他看着远处的人群,问:“紧张吗?”
“不紧张”,苑之明伸直腿,在阳光下晃了晃:“我只是完成我想做的事情,别人的反应不归我管。”
“而且我现在觉得很轻松”,他转头朝李一恺笑:“就像你说的那样。”
大学生市集的规模不大,观众中却是最核心的艺术爱好者,当他们走进《原本面貌》的沉浸区,便注定了这个作品会引来争议和猜测,尤其是在前阵的讨论风波刚刚平息之时——
袁茗烟是谁?
古长风的作品为何落款是她?
二十多年前的画作,为什么从苑之明的手中展出?
……
一开始,苑之明想过要不要发一条微博解释,但是转念又觉得,自己想说的都在这个作品里,余下的话不该是他来回答。
他在等,然而很多天过去,当事人依然销声匿迹。
北京城市的另一端,李一恺创业以来的第一个项目的第一场活动,也在一个炎热的午后揭开面纱。
独占三层楼的里斯旗舰店,挤满了排队购买艺术家合作款的俊男靓女,苑之明在其中反倒显得有些灰扑扑。
躲开几个满身潮牌的男生,他觉得这种人挤人的场景比外面的暴晒更让人难受,于是果断推开门,绕路买了一打冰可乐,又默默回到了李一恺身边。
“怎么出来了?小心中暑。”
李一恺的衬衫后背被汗水浸透,苑之明拿着小风扇,站在身后帮他吹。
“比起中暑”,苑之明把冰可乐瓶子贴在他脖子上说:“我在里面快要被香水味熏晕了。”
天气热得让人烦躁且疲惫,李一恺没说话,只是笑了笑。
苑之明又道:“只是球鞋发售就已经这么火,等下演出是不是更要爆了?我要是里斯高层,现在就立刻来高薪聘请你……”
李一恺的脸色悄然转晴,对布展公司的语气也温和了。他盯完刨冰机的运转测试,便拉着苑之明到一旁的遮阳伞坐下。
“紧张吗?”苑之明原封不动地问。
李一恺放下手机:“销售数额已经达标,我的大部分工作已经顺利结束了。”
他接过苑之明拧开的可乐,笑着说:“之后的我就更不用担心了,毕竟是我们大艺术家为爱奉献的创意。”
“少来”,苑之明把风扇正对着他的脸吹过去,“不过是我淘汰掉的创意罢了。”
李一恺捧场说:“嗯,对,连淘汰的创意都能让人买单。”
闲下来一刻钟,秦肖恩过来和李一恺协商细节,苑之明把风扇让给他,听了一阵,干脆拿出电脑帮忙调整。
又没多久,对讲机那头说艺人到场,准备开始。
李一恺放下水起身,临走前又想起给苑之明交代任务。
“相机在你背包里”,他说。
拍照的任务又一次落在苑之明头上。而且这次连人带创意,全都是免费劳动力。
可是“免费劳工”甘之如饴,任劳任怨地翻出来开始调试镜头,怀揣期待地对准了面前蓄势待发的屏幕。
“五、四、三、二、一。播放。”
对讲机里传来李一恺的声音,话音落下,商场巨型的屏幕墙上,虚拟海浪带着真实的温度扑面而来。
苑之明在相距较远的角落,也能感受到制冷机吹过来的冷气。
熙熙攘攘的人群立刻注意到这股气流,他们纷纷驻足仰头,看着头顶的屏幕上,逼真的浪花从远而近,似乎顷刻就要淹灭这里,然而在扑打到屏幕这边时,浪花被瞬间冻住,换而变成冰棱,撞裂在屏幕前。
制冷机的温度更低了,一阵阵冰浪继续冲击着,像是隔着一道电子屏幕,北极的冰川即将破开而出。
又像是忽然间从炎热的城市午后,路过的人被一阵冷气冻结,被一同带去冰河世纪。
苑之明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个作品真正呈现出来,他捧着相机向前几步,咔咔咔连摁快门,又调成摄像模式记录动态效果。
幸好“淘汰”了这个创意,他心里忽然想,如果只是在大学生市集的那个小房子里,是远不会有这样宏大壮观的气象的。
“直播镜头准备就绪。”
“音响ok。”
“乐队ready。”
对讲机里传来声音,紧接着听见李一恺说:“准备倒计时,开始表演。”
苑之明赶忙带着相机连连后撤,音响里传来控场主持的提示声,不明所以的观众们有些听从建议后退,有些停留在原地好奇等待。
紧接着,屏幕上袭来最猛烈的一阵冰浪,玻璃幕墙似乎被震碎。
与此同时,隐藏在幕墙之间的喷水装置启动,真正的冰雨伴随着撞击降落,噼里啪啦落在屏幕下的空地上,站在原地的人纷纷被这股冰凉击中。
一瞬间,惊呼声和欢笑声响起,阳光在水滴间折射,凉爽与快乐如同开盖的可乐,呲啦一声随着海浪爆发。
音响里,吉他的前奏响起,几台彩色的刨冰车从屏幕后缓缓驶出,缤纷的遮阳伞盖打开,乐队主唱的高喊拉开了表演的序章——
“夏天你们想做什么?要穿上里斯球鞋,要背上吉他和滑板,要去海边,去奔跑,或者和我们一起去北极!一起party!”
这个毫无预兆的演出立刻将氛围拉到更高的顶点,人群中几个乐队歌迷立刻尖叫起来。
鼓手坐在刨冰车上敲响鼓点,主唱和吉他手、贝斯手齐齐跃下,直播镜头对准他们脚上的球鞋,落地时激起地面一阵小小的水花。
尽管所有的流程都已经熟烂于心,但是那一刻苑之明站在远处,依然被那股活力击中,像是普通的所有观众一样,举起手高声地欢呼了出来。
这是一个创意到有些离谱的表演方式,没有什么艺人歌手愿意在街边,顶着人造雨坐着刨冰车出场唱歌。
但是苑之明和李一恺一同研究过这支乐队,又听了这首创作曲之后,一致觉得他们会同意的。
他们也真的同意了,频率相同的人之间会有直觉链接,不管是这首歌,还是这个交互艺术作品,“纯粹的快乐”是他们共同的主题。
「我就要不顾一切,奔向海浪,冲向自由,拥抱所有夏天,在每个值得拥抱的瞬间……」
“快闪”活动的意义在于快速与毫无预兆,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最大的情绪浪潮。
一首歌演唱结束,乐队成员迅速退场,只留下屏幕上的浪花和冰雨持续降落,刨冰车重新推出来,这次它担负了真正的职能——向现场的观众赠送刨冰。
人群仍然没有退散,有些在原地拍照留念,有些进去里斯门店,还有很多在排队等待刨冰。
苑之明呆在原地,心里的激动随着音乐停止而渐渐平息。
但他既没有离开,也没有像一个合格摄影师一样拍摄活动照片,他的目光和镜头都对准着李一恺——还有同李一恺交谈的那个年轻帅哥。
按照提示挥一挥手,这些涂鸦文字渐渐消退,露出它们掩盖下的作品——那副古长风的成名作《眼中影》,一匹眼睛里倒映着工厂的老马。
把一个知名作品直接放进来,是最冒险的一步。但这幅画只停留了几秒钟,很快,那匹马*中素描的工厂画面,像是星体被击碎解构,一道道素描线条从其中漂浮开来,朝着四周无规律地散去。
最后他面前只剩下一副水墨老马,以及右侧浮现上来的落款——「闲马图,戊辰年秋,袁茗烟」。
参观者如果继续停留,十八幅遗作都会以类似方式呈现。
市集海报上显示作者是苑之明,但是一周前苑之明自己赶到北京布展,在展牌上加了袁茗烟作为第一作者,而且讽刺的是,他还把古长风也放了上去。
李一恺走出来时,苑之明等在出口,送上来一张袁茗烟画作复刻明信片。
“这就是完整参观流程,怎么样?”
校园广场一片嘈杂,李一恺趁着没人注意,接过明信片的时候拉住苑之明的手,放在自己嘴边亲了一下,然后说:“恭喜,很震撼。”
苑之明撇撇嘴:“但我昨天录像发给我爸,他说我刻薄。”
李一恺点点头:“我也刚想这么说,尤其是作者——没看过的人都会以为你是致敬他吧?”
“写上他的名字,是因为我要严谨”,苑之明转身,带着李一恺穿过忙碌布展的人群,“我没想那么多,没想故意讽刺什么。”
他去自动售卖机里买咖啡,递给李一恺一杯冰美式,又说:“也不是,其实我也想过……”
李一恺认真回应这些凌乱的叙述:“想过什么?”
“不能抹杀他所有的东西”,苑之明找个长椅坐下,“如果没有他的重构,也谈不上解构,这个作品也不会成立。”
“很客观”,李一恺喝口咖啡说。
只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如此客观,当一个作品投注公众视野,解释权便不再属于作者。
他看着远处的人群,问:“紧张吗?”
“不紧张”,苑之明伸直腿,在阳光下晃了晃:“我只是完成我想做的事情,别人的反应不归我管。”
“而且我现在觉得很轻松”,他转头朝李一恺笑:“就像你说的那样。”
大学生市集的规模不大,观众中却是最核心的艺术爱好者,当他们走进《原本面貌》的沉浸区,便注定了这个作品会引来争议和猜测,尤其是在前阵的讨论风波刚刚平息之时——
袁茗烟是谁?
古长风的作品为何落款是她?
二十多年前的画作,为什么从苑之明的手中展出?
……
一开始,苑之明想过要不要发一条微博解释,但是转念又觉得,自己想说的都在这个作品里,余下的话不该是他来回答。
他在等,然而很多天过去,当事人依然销声匿迹。
北京城市的另一端,李一恺创业以来的第一个项目的第一场活动,也在一个炎热的午后揭开面纱。
独占三层楼的里斯旗舰店,挤满了排队购买艺术家合作款的俊男靓女,苑之明在其中反倒显得有些灰扑扑。
躲开几个满身潮牌的男生,他觉得这种人挤人的场景比外面的暴晒更让人难受,于是果断推开门,绕路买了一打冰可乐,又默默回到了李一恺身边。
“怎么出来了?小心中暑。”
李一恺的衬衫后背被汗水浸透,苑之明拿着小风扇,站在身后帮他吹。
“比起中暑”,苑之明把冰可乐瓶子贴在他脖子上说:“我在里面快要被香水味熏晕了。”
天气热得让人烦躁且疲惫,李一恺没说话,只是笑了笑。
苑之明又道:“只是球鞋发售就已经这么火,等下演出是不是更要爆了?我要是里斯高层,现在就立刻来高薪聘请你……”
李一恺的脸色悄然转晴,对布展公司的语气也温和了。他盯完刨冰机的运转测试,便拉着苑之明到一旁的遮阳伞坐下。
“紧张吗?”苑之明原封不动地问。
李一恺放下手机:“销售数额已经达标,我的大部分工作已经顺利结束了。”
他接过苑之明拧开的可乐,笑着说:“之后的我就更不用担心了,毕竟是我们大艺术家为爱奉献的创意。”
“少来”,苑之明把风扇正对着他的脸吹过去,“不过是我淘汰掉的创意罢了。”
李一恺捧场说:“嗯,对,连淘汰的创意都能让人买单。”
闲下来一刻钟,秦肖恩过来和李一恺协商细节,苑之明把风扇让给他,听了一阵,干脆拿出电脑帮忙调整。
又没多久,对讲机那头说艺人到场,准备开始。
李一恺放下水起身,临走前又想起给苑之明交代任务。
“相机在你背包里”,他说。
拍照的任务又一次落在苑之明头上。而且这次连人带创意,全都是免费劳动力。
可是“免费劳工”甘之如饴,任劳任怨地翻出来开始调试镜头,怀揣期待地对准了面前蓄势待发的屏幕。
“五、四、三、二、一。播放。”
对讲机里传来李一恺的声音,话音落下,商场巨型的屏幕墙上,虚拟海浪带着真实的温度扑面而来。
苑之明在相距较远的角落,也能感受到制冷机吹过来的冷气。
熙熙攘攘的人群立刻注意到这股气流,他们纷纷驻足仰头,看着头顶的屏幕上,逼真的浪花从远而近,似乎顷刻就要淹灭这里,然而在扑打到屏幕这边时,浪花被瞬间冻住,换而变成冰棱,撞裂在屏幕前。
制冷机的温度更低了,一阵阵冰浪继续冲击着,像是隔着一道电子屏幕,北极的冰川即将破开而出。
又像是忽然间从炎热的城市午后,路过的人被一阵冷气冻结,被一同带去冰河世纪。
苑之明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个作品真正呈现出来,他捧着相机向前几步,咔咔咔连摁快门,又调成摄像模式记录动态效果。
幸好“淘汰”了这个创意,他心里忽然想,如果只是在大学生市集的那个小房子里,是远不会有这样宏大壮观的气象的。
“直播镜头准备就绪。”
“音响ok。”
“乐队ready。”
对讲机里传来声音,紧接着听见李一恺说:“准备倒计时,开始表演。”
苑之明赶忙带着相机连连后撤,音响里传来控场主持的提示声,不明所以的观众们有些听从建议后退,有些停留在原地好奇等待。
紧接着,屏幕上袭来最猛烈的一阵冰浪,玻璃幕墙似乎被震碎。
与此同时,隐藏在幕墙之间的喷水装置启动,真正的冰雨伴随着撞击降落,噼里啪啦落在屏幕下的空地上,站在原地的人纷纷被这股冰凉击中。
一瞬间,惊呼声和欢笑声响起,阳光在水滴间折射,凉爽与快乐如同开盖的可乐,呲啦一声随着海浪爆发。
音响里,吉他的前奏响起,几台彩色的刨冰车从屏幕后缓缓驶出,缤纷的遮阳伞盖打开,乐队主唱的高喊拉开了表演的序章——
“夏天你们想做什么?要穿上里斯球鞋,要背上吉他和滑板,要去海边,去奔跑,或者和我们一起去北极!一起party!”
这个毫无预兆的演出立刻将氛围拉到更高的顶点,人群中几个乐队歌迷立刻尖叫起来。
鼓手坐在刨冰车上敲响鼓点,主唱和吉他手、贝斯手齐齐跃下,直播镜头对准他们脚上的球鞋,落地时激起地面一阵小小的水花。
尽管所有的流程都已经熟烂于心,但是那一刻苑之明站在远处,依然被那股活力击中,像是普通的所有观众一样,举起手高声地欢呼了出来。
这是一个创意到有些离谱的表演方式,没有什么艺人歌手愿意在街边,顶着人造雨坐着刨冰车出场唱歌。
但是苑之明和李一恺一同研究过这支乐队,又听了这首创作曲之后,一致觉得他们会同意的。
他们也真的同意了,频率相同的人之间会有直觉链接,不管是这首歌,还是这个交互艺术作品,“纯粹的快乐”是他们共同的主题。
「我就要不顾一切,奔向海浪,冲向自由,拥抱所有夏天,在每个值得拥抱的瞬间……」
“快闪”活动的意义在于快速与毫无预兆,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最大的情绪浪潮。
一首歌演唱结束,乐队成员迅速退场,只留下屏幕上的浪花和冰雨持续降落,刨冰车重新推出来,这次它担负了真正的职能——向现场的观众赠送刨冰。
人群仍然没有退散,有些在原地拍照留念,有些进去里斯门店,还有很多在排队等待刨冰。
苑之明呆在原地,心里的激动随着音乐停止而渐渐平息。
但他既没有离开,也没有像一个合格摄影师一样拍摄活动照片,他的目光和镜头都对准着李一恺——还有同李一恺交谈的那个年轻帅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