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不行。”崔夫人眼含热泪,严词拒绝。
“你们都得留在老爷身边。”
人生在世,有几个不为名利低头?
陈娴固然万般不舍,也须得为孩子的前程做打算。
今日他们是世家子弟,坐享富贵,人前是芝兰玉树,是相府千金。
若随她奔逃出走,跌落草莽之中,混迹市井江湖,于她自身或许甘苦交织。
于这两个孩子,只怕只有无尽苦楚,没有欢乐。
世人争相在苦海争渡,是无奈之举,没见过哪个人自己往苦海里面投奔的。
为人父母,陈娴断不能坐视崔谈自毁前程。
崔谈跪倒在母亲面前,嗓音稚嫩中间夹带些许少年换声的粗哑,“母亲此去,不知归期,难道要我和谊儿永生永世承受骨肉分离之痛?您忍心吗?”
陈娴泪水滚滚,颤手轻抚儿子面庞,痛泣不绝,“谈儿,我且问你,现在何处念书。”
崔谈面露疑惑,母亲向来关心他学业,如今怎么糊涂了,思忖一下,仍旧认真回答:“国子监。”
“世间读书人何其多,长安读书人不知凡几,比你年长的,比你学问深的比比皆是,他们争破了头,也未必能踏入国子监的门槛,遑论国子学,你不到十二岁,却在国子学读书,所凭为何?”
“……蒙父亲荫蔽,特许入学。”
国子监对学生有年龄要求,十四岁才可入学。
崔谈天资聪颖,虽不像崔谨那般是崔授抱在怀里亲自教导识字,却也是由名师开蒙,一路大儒学士教导不断。
十岁出头学识便超出同龄人一截,皇帝倚重崔大人,对他唯一的儿子,自然多有青睐,特许崔谈入国子监读书。
崔谈先在崇文馆学习一年,后面才转到国子学。
“你经历的所有顺遂得意,大都仰仗你父亲,离开浩荡江海,便是真龙,也只得伏困,再想乘云气、上青天,可就难了。儿啊,人得学会借势、乘势。”
一旁的崔谨听了深受触动,心中泛起淡淡的羡慕,有娘亲真好。
随即释然。
爹爹是不是也常这样为她做打算呢?从前她命悬一线之时,他又是如何痛断肝肠,拼命救她呢?
她在心里教自己:爹爹给的爱已足够多,甚至过度了,人不能太贪心。
崔谨淡然超脱,还有几分不落地的清高。
她对继母的话不置可否,谈不上不认同,只是觉得人各有志,在富贵场中汲汲营营未必就好。
但是血肉之躯,饮清泉、食五谷,生就一副向上之心的人,才是大多数。
崔谈年纪不大,素有高标远志,随了崔授那副不屈不挠,风波之中不低头的脊骨,自然不甘平庸。
不过他对母亲的说辞,也自有想法。
“孩儿学《易经》时,父亲曾教导我,世间万物皆在‘易’这个字上,波云诡谲、瞬息万变,不变无法应万变,只能在变动之中求生机。”
“天下没有长青永盛之事,这也是父亲告诉我的,再显赫的门庭,终有衰落之期,父亲已是位极人臣,我再往前,还能到哪一步呢?”
崔授政治嗅觉敏锐,对皇帝的忌惮了如指掌。
破例让不到十岁的崔谈入国子监读书,一则表示荣宠,二则表明皇帝对崔授的子女家事过分关切。
身为一国之君,对手下臣子如此,某种程度说明皇帝心中经常忖度崔授和他这几个孩子。
猜疑之下,这不算什么好事。
崔授自己整日嚣张跋扈,却教儿子崔谈收敛藏拙。
“我现在跟母亲一起离开长安,可打消君王对父亲的疑虑,对我自身亦不失为磨砺。”
“而我,不论身在何处,都是父亲的孩子,他或许一时会气我出走,难道还会不认我?不会的。”
言下之意,往后前程,崔授该出力费心,依旧会出力费心。
崔谈对他爹也是自信,谁知道某人会怎么想。
“母亲,江湖多风波,您一人离开,要我和谊儿如何放心得下?您要我们一直牵肠挂肚么?我们一同离开,几年后我自可回来,我和谊儿也有在您膝前尽孝的机会,否则……等你有了新孩子,怕是会忘却我们。”
崔谊一听娘亲会忘了自己,暂停的眼泪又汹涌落下。
“一派胡言!哪有母亲会遗忘自己的孩子。”陈娴将崔谊揽在怀中哄慰连连。
崔谨理解崔谈。
继母以后可能会和景陌有孩子,届时山高水远,就算再想念崔谊和崔谈,只怕也会被眼前的人和事绊住,把对他们的思念和疼爱,保不齐会全数转移到后来的孩子身上。
话到这种程度,陈娴也没了继续反对的理由。
崔谨将人安排成两路,她护送继母和景陌出城,让小寻带崔谈快马回宋王府,收拾她嫁妆里的现钱和金银细软。
她的嫁妆丰厚无比,当初崔授几乎倾尽所有,为宝贝置办嫁妆。
现在分出部分给继母他们傍身,也算尽一份力。
临舟等人竭力阻拦。
崔谨用刀尖抵住项领,逼退他们,“让开,你们堵在此处,莫非想将此事闹得人尽皆知,让爹爹大失颜面?”
......这,主母与人通奸,被囚禁在地牢,就连府中下人也知之甚少,对外一概言称夫人去上香了。
闹大了实在不妥,临舟更担心崔谨对她自己下手,只敢带领一众暗卫远远跟着。
崔谨带着妹妹崔谊将人送至城外,路上崔谊一直依偎在母亲怀中小声抽泣。
过不多时,崔谈和小寻才追上来。
本该就此分别,崔谨却又忧心起另外一事。
长安城中道路平整开阔,马车尚且不能跑太快,以免颠簸加重景陌伤势。
到了城郊官道,车速须得放得更缓,若到了那乱石杂草分布、坎坷难行的野路,又该如何?
这样如何躲得过快马追踪。
有崔谈同行,爹爹必定不会放过他们,以他的小心眼,儿子被拐跑了,保不齐会对继母和景陌下死手。
当日小蟾蜍能将她从城郊直接带到天一观,远徙或许也可以。
崔谨抱着一试的想法,独自到一处隐蔽所在,敲敲玉坠,悄声询问小蟾蜍:“你能否从数百里之外带我回长安?”
“咕......呱!可......以......”
她急从行李当中寻出纸笔,快速写就一封给爹爹的书信。
反复陈情,反复保证,她不希望继母有事,决心亲送他们到安全之地,送到之后马上回返。
将信交给临舟,又再叁叮嘱:“让爹爹切莫担心。”
顺便想留下崔谊,让临舟他们带回府去。
崔谊哪里肯听,抱着母亲兄长号啕大哭,死活不愿分离。
崔谨容不得妹妹任性,若都不在,爹爹指不定得怀疑她也一并走了。
后果......
崔谨根本不敢想。
小道学胆子大得要死,敢以自己做威胁闯下这么大的事,这会儿倒顾及起她爹来了。
她心知这般行事并不稳妥,也不合适。
但是父亲那般脾性,她想救人,不得不如此。
至于很过分地要送崔谈一同离开,既是尊重崔谈自己的选择,也是被他后面那番话说动了。
???
临舟一脸懵逼,原以为小姐想放夫人和那江湖人士离开,不成想还要带走公子,小姐也要继续亲自相送。
说什么也不同意。
可容不得他不同意,只听得隐约一声:“咕咕咕......呱!”
临舟等人连带崔谊,便被一股轻柔强大的力量拂退两叁里,无法再向城外方向寸进半分。
中书省。
崔授正忙得焦头烂额,忽听有人来报府中之事,他头也不抬,回复道:“一切随谨儿高兴,护好她。”
“是。”
可恶的小东西!
他生了一宿闷气,都没等到她半句安慰,倒是着急去那淫妇跟前尽孝。
崔授气得牙痒痒,想好好晾一晾那只小白眼狼,但是又实在想她。
决定晚上回府,就当作她没有惹怒他,什么也没发生过。
他忽然惆怅丛生。
宝贝对陈氏感情颇深,何尝不是因为自小没有母亲疼爱?
沉甸甸的愧疚压在崔授心头。
他担心她没有母亲疼爱,所以续娶陈娴,但是事与愿违。
非但没有弥补她缺失的母爱,反而使她对他心生疏远。
从小小的粘人精变成了个拒他于千里之外的小冰块,他只得千倍万倍地弥补。
直到......把不该给的情和爱也统统给了她。
崔授对陈娴的厌恶怒火淡了些,如此甚好,没人碍着他和宝贝了。
中书省位于皇城内,有层层重兵把守,寻常人无法入内。
临舟仗着武功盖世,自己悄然潜入,把书信递给崔大人。
崔授启信一看,问了几处关键细节。
得知崔谨遣人回宋王府收拾走大量金银,再思及她数次提到想让他辞官归隐、带她去游遍天下,而他不是避而不谈就是拒绝,顿时急火攻心。
他抛下繁重公务,疾步踏出皇城,就近夺过一只马鞭,策马疾奔城外。
临舟在后面紧追不舍,以为他去追崔谈,劝道:“大人,小姐好像有些非凡神通,有她刻意相送,只怕我们追不回公子。”
此言一出,更令崔授摧心折肝,失控与无力漫天齐来,简直要毁灭他。
她有这等本领,要走,随时都可以走。
这一次,她可以擅自离开长安,以后便能去任何地方。
总有一天会彻底离开他......
如同此刻,他连她去向何方,连方向都一无所知。
眼前茫茫天地,尽是白雪。
雪上车辙人迹胡乱交织,分出千条万条去路。
崔授心头升起深深的恐惧,手脚抖颤,望着绝望的无垠雪白,喷出一口鲜血,坠落马下。
“你们都得留在老爷身边。”
人生在世,有几个不为名利低头?
陈娴固然万般不舍,也须得为孩子的前程做打算。
今日他们是世家子弟,坐享富贵,人前是芝兰玉树,是相府千金。
若随她奔逃出走,跌落草莽之中,混迹市井江湖,于她自身或许甘苦交织。
于这两个孩子,只怕只有无尽苦楚,没有欢乐。
世人争相在苦海争渡,是无奈之举,没见过哪个人自己往苦海里面投奔的。
为人父母,陈娴断不能坐视崔谈自毁前程。
崔谈跪倒在母亲面前,嗓音稚嫩中间夹带些许少年换声的粗哑,“母亲此去,不知归期,难道要我和谊儿永生永世承受骨肉分离之痛?您忍心吗?”
陈娴泪水滚滚,颤手轻抚儿子面庞,痛泣不绝,“谈儿,我且问你,现在何处念书。”
崔谈面露疑惑,母亲向来关心他学业,如今怎么糊涂了,思忖一下,仍旧认真回答:“国子监。”
“世间读书人何其多,长安读书人不知凡几,比你年长的,比你学问深的比比皆是,他们争破了头,也未必能踏入国子监的门槛,遑论国子学,你不到十二岁,却在国子学读书,所凭为何?”
“……蒙父亲荫蔽,特许入学。”
国子监对学生有年龄要求,十四岁才可入学。
崔谈天资聪颖,虽不像崔谨那般是崔授抱在怀里亲自教导识字,却也是由名师开蒙,一路大儒学士教导不断。
十岁出头学识便超出同龄人一截,皇帝倚重崔大人,对他唯一的儿子,自然多有青睐,特许崔谈入国子监读书。
崔谈先在崇文馆学习一年,后面才转到国子学。
“你经历的所有顺遂得意,大都仰仗你父亲,离开浩荡江海,便是真龙,也只得伏困,再想乘云气、上青天,可就难了。儿啊,人得学会借势、乘势。”
一旁的崔谨听了深受触动,心中泛起淡淡的羡慕,有娘亲真好。
随即释然。
爹爹是不是也常这样为她做打算呢?从前她命悬一线之时,他又是如何痛断肝肠,拼命救她呢?
她在心里教自己:爹爹给的爱已足够多,甚至过度了,人不能太贪心。
崔谨淡然超脱,还有几分不落地的清高。
她对继母的话不置可否,谈不上不认同,只是觉得人各有志,在富贵场中汲汲营营未必就好。
但是血肉之躯,饮清泉、食五谷,生就一副向上之心的人,才是大多数。
崔谈年纪不大,素有高标远志,随了崔授那副不屈不挠,风波之中不低头的脊骨,自然不甘平庸。
不过他对母亲的说辞,也自有想法。
“孩儿学《易经》时,父亲曾教导我,世间万物皆在‘易’这个字上,波云诡谲、瞬息万变,不变无法应万变,只能在变动之中求生机。”
“天下没有长青永盛之事,这也是父亲告诉我的,再显赫的门庭,终有衰落之期,父亲已是位极人臣,我再往前,还能到哪一步呢?”
崔授政治嗅觉敏锐,对皇帝的忌惮了如指掌。
破例让不到十岁的崔谈入国子监读书,一则表示荣宠,二则表明皇帝对崔授的子女家事过分关切。
身为一国之君,对手下臣子如此,某种程度说明皇帝心中经常忖度崔授和他这几个孩子。
猜疑之下,这不算什么好事。
崔授自己整日嚣张跋扈,却教儿子崔谈收敛藏拙。
“我现在跟母亲一起离开长安,可打消君王对父亲的疑虑,对我自身亦不失为磨砺。”
“而我,不论身在何处,都是父亲的孩子,他或许一时会气我出走,难道还会不认我?不会的。”
言下之意,往后前程,崔授该出力费心,依旧会出力费心。
崔谈对他爹也是自信,谁知道某人会怎么想。
“母亲,江湖多风波,您一人离开,要我和谊儿如何放心得下?您要我们一直牵肠挂肚么?我们一同离开,几年后我自可回来,我和谊儿也有在您膝前尽孝的机会,否则……等你有了新孩子,怕是会忘却我们。”
崔谊一听娘亲会忘了自己,暂停的眼泪又汹涌落下。
“一派胡言!哪有母亲会遗忘自己的孩子。”陈娴将崔谊揽在怀中哄慰连连。
崔谨理解崔谈。
继母以后可能会和景陌有孩子,届时山高水远,就算再想念崔谊和崔谈,只怕也会被眼前的人和事绊住,把对他们的思念和疼爱,保不齐会全数转移到后来的孩子身上。
话到这种程度,陈娴也没了继续反对的理由。
崔谨将人安排成两路,她护送继母和景陌出城,让小寻带崔谈快马回宋王府,收拾她嫁妆里的现钱和金银细软。
她的嫁妆丰厚无比,当初崔授几乎倾尽所有,为宝贝置办嫁妆。
现在分出部分给继母他们傍身,也算尽一份力。
临舟等人竭力阻拦。
崔谨用刀尖抵住项领,逼退他们,“让开,你们堵在此处,莫非想将此事闹得人尽皆知,让爹爹大失颜面?”
......这,主母与人通奸,被囚禁在地牢,就连府中下人也知之甚少,对外一概言称夫人去上香了。
闹大了实在不妥,临舟更担心崔谨对她自己下手,只敢带领一众暗卫远远跟着。
崔谨带着妹妹崔谊将人送至城外,路上崔谊一直依偎在母亲怀中小声抽泣。
过不多时,崔谈和小寻才追上来。
本该就此分别,崔谨却又忧心起另外一事。
长安城中道路平整开阔,马车尚且不能跑太快,以免颠簸加重景陌伤势。
到了城郊官道,车速须得放得更缓,若到了那乱石杂草分布、坎坷难行的野路,又该如何?
这样如何躲得过快马追踪。
有崔谈同行,爹爹必定不会放过他们,以他的小心眼,儿子被拐跑了,保不齐会对继母和景陌下死手。
当日小蟾蜍能将她从城郊直接带到天一观,远徙或许也可以。
崔谨抱着一试的想法,独自到一处隐蔽所在,敲敲玉坠,悄声询问小蟾蜍:“你能否从数百里之外带我回长安?”
“咕......呱!可......以......”
她急从行李当中寻出纸笔,快速写就一封给爹爹的书信。
反复陈情,反复保证,她不希望继母有事,决心亲送他们到安全之地,送到之后马上回返。
将信交给临舟,又再叁叮嘱:“让爹爹切莫担心。”
顺便想留下崔谊,让临舟他们带回府去。
崔谊哪里肯听,抱着母亲兄长号啕大哭,死活不愿分离。
崔谨容不得妹妹任性,若都不在,爹爹指不定得怀疑她也一并走了。
后果......
崔谨根本不敢想。
小道学胆子大得要死,敢以自己做威胁闯下这么大的事,这会儿倒顾及起她爹来了。
她心知这般行事并不稳妥,也不合适。
但是父亲那般脾性,她想救人,不得不如此。
至于很过分地要送崔谈一同离开,既是尊重崔谈自己的选择,也是被他后面那番话说动了。
???
临舟一脸懵逼,原以为小姐想放夫人和那江湖人士离开,不成想还要带走公子,小姐也要继续亲自相送。
说什么也不同意。
可容不得他不同意,只听得隐约一声:“咕咕咕......呱!”
临舟等人连带崔谊,便被一股轻柔强大的力量拂退两叁里,无法再向城外方向寸进半分。
中书省。
崔授正忙得焦头烂额,忽听有人来报府中之事,他头也不抬,回复道:“一切随谨儿高兴,护好她。”
“是。”
可恶的小东西!
他生了一宿闷气,都没等到她半句安慰,倒是着急去那淫妇跟前尽孝。
崔授气得牙痒痒,想好好晾一晾那只小白眼狼,但是又实在想她。
决定晚上回府,就当作她没有惹怒他,什么也没发生过。
他忽然惆怅丛生。
宝贝对陈氏感情颇深,何尝不是因为自小没有母亲疼爱?
沉甸甸的愧疚压在崔授心头。
他担心她没有母亲疼爱,所以续娶陈娴,但是事与愿违。
非但没有弥补她缺失的母爱,反而使她对他心生疏远。
从小小的粘人精变成了个拒他于千里之外的小冰块,他只得千倍万倍地弥补。
直到......把不该给的情和爱也统统给了她。
崔授对陈娴的厌恶怒火淡了些,如此甚好,没人碍着他和宝贝了。
中书省位于皇城内,有层层重兵把守,寻常人无法入内。
临舟仗着武功盖世,自己悄然潜入,把书信递给崔大人。
崔授启信一看,问了几处关键细节。
得知崔谨遣人回宋王府收拾走大量金银,再思及她数次提到想让他辞官归隐、带她去游遍天下,而他不是避而不谈就是拒绝,顿时急火攻心。
他抛下繁重公务,疾步踏出皇城,就近夺过一只马鞭,策马疾奔城外。
临舟在后面紧追不舍,以为他去追崔谈,劝道:“大人,小姐好像有些非凡神通,有她刻意相送,只怕我们追不回公子。”
此言一出,更令崔授摧心折肝,失控与无力漫天齐来,简直要毁灭他。
她有这等本领,要走,随时都可以走。
这一次,她可以擅自离开长安,以后便能去任何地方。
总有一天会彻底离开他......
如同此刻,他连她去向何方,连方向都一无所知。
眼前茫茫天地,尽是白雪。
雪上车辙人迹胡乱交织,分出千条万条去路。
崔授心头升起深深的恐惧,手脚抖颤,望着绝望的无垠雪白,喷出一口鲜血,坠落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