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
回学校前,江芜让楚弋不要跟着她,这样说是因为直觉,总觉得自己前脚刚到学校,楚弋后脚就会跟来。
他点头答应,说自己过两天也要回英国了,答应得很爽快,看起来又鬼灵精怪的,恍惚间江芜觉得楚弋还是以前那个样,当时还感慨他的好心态。
回到学校后江芜就进入了学习状态,直到三天后在桌上看见一封信,室友说是有人拜托拿来的,好像是其他学院的,不认识,最后还激动问道,“是不是情书啊?快看看。”
情书,她觉得不像,当下很少有人再用这种方式表达情感了。
坐下后手指捻起信封,信封是厚重的牛皮纸,上面没有任何署名,只在右下角用钢笔勾勒了一只简笔画的小狗,尾巴翘得老高,不用想也知道是谁了。
里面有两张信纸,一张只有几段话,意思就是楚弋因为要从京市中转回英国,只是刚好时间跨度有点大,所以中途来她的学校看看。
另一张是楚弋对学校附近几家餐馆的评价,有好有坏,具体到哪一道菜好吃或是味道不行,例如:“北门那家砂锅粥火候最好,虾仁鲜甜,但炒牛河不要点,油得发腻。”
“南街西餐店的牛排,酥皮确实不错,但配的蘑菇酱味道太重,抢了肉香,不过也值得一试。”
江芜看着这略带张扬的字迹,轻蹙眉头,又觉得好笑,最后在这份“美食点评”里看到最后一行字,“其实我是想来你的学校看看,如果碰巧的话也可以再看看你,但是很不碰巧,我没有见到你。”后面还括号了一行字,“你别多想,我可没有一直蹲守在校门口。”
江芜看着那行欲盖弥彰的补充,好像能看见楚弋写下这话时,故作镇定却又耳根发红的别扭模样。
她把信收进书桌里,这时候室友上前,问,“情书?”
江芜思考了一秒摇头,“美食攻略。”
“啥?”
第二天从实验室出来,楚弋发来一条消息,“到曼彻斯特了,吃的第一顿饭还不如那碗炸酱面。”
江芜记得,他评价那碗炸酱面口感拉胯,味蕾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不建议吃。她下意识猜,那这顿饭得有多难吃。
接下来的时间,楚弋并没有什么消息轰炸,只是恰到好处的给她分享自己的生活,有时是几张随手拍的风景,可以看见曼城的天空总是阴沉,还有图书馆窗外一棵叶子快掉光的老树。
有时是课堂照,桌面是摊开的厚重课本,白板写满了英文,有时是书上一个被他画了哭脸的难懂题目。
楚弋没有刻意找话题,也没有焦急的等待回应,只是这样自然而然地,将自己生活的一角,轻轻推到了她的眼前。
江芜偶尔会回复一个简单的表情,更多时候只是静静看着,这些隔着时差抵达的讯息,像散落的拼图一样,在她脑海里,一点点拼凑出楚弋的日常,他有时会问,江芜也会拍给他看自己在做什么,总之,好像已经习惯了这种安静的分享。
楚弋说的正当是这样吗,她没有认真谈过恋爱,但看室友和她男朋友相处日常好像就……差不多,因为是一个学校所以经常一起吃饭参加活动,晚上在宿舍打电话分享日常,好像都是这样。
那楚弋现在是自己默认了和她已经在一起了还是像朋友那样,他这算追人?
楚弋每天都会发信息,不多,最少也就两条,江芜看见了就回,忙起来就搁着,他也从不会追问,这种没有明确的身份界定,也没有迫切的索取,一切都透着一种模糊的……试探般的,总之,这样的相处方式……挺神奇的。
年末的时候,楚弋回国了,航班依旧落在京市,他特意把时间选在周末,一下飞机就发消息约她吃饭。想起这几个月来,两人好像在手机上更亲近了不少,江芜也就没拒绝。
饭馆是楚弋挑的,挑了他评分最高那家,吃饭期间特意问起她来没来过。
“当然,我大一就知道这家好吃。”
“那咱俩还挺心有灵犀。”
他还挺会哄自己。
吃完楚弋送她回学校,在校门口将手里的纸袋递给她,“其实我每天话都很多,天气变了我都想和你说,但是我知道你自己的事情也很多,所以我就写出来了。”
江芜这才低头去看,纸袋里除了一个盲盒,其余的是一沓整整齐齐排放的信封。
“想看就看,不想看就拿去点火吧。”楚弋故作轻松的说,又很认真的看着江芜的表情变化。
“你每天都写了?”江芜有些愕然。
“没,就是想和你说的都写了。”楚弋露出一些局促,像情窦初开的男生那样,或许是以前直球打太多,现在的弯弯绕绕反而让他不自然起来。
“可是我都要考试了,我是看还是不看?”江芜故意这样问道。
“那不要看了。”楚弋伸手去拿,江芜往后躲,“就当做休息的消遣了,我会看完的,再见。”
“就这样走了?”
“还要说什么吗?”江芜回头,眸子里映着明灭的灯火,楚弋看得愣神。
“我等你放假,一起回榕城。”
“我还有一个多月才放假,而且,现在会比之前忙。”
她的意思是自己没时间来见他。
“你专心忙自己的事就好了,我在周边转转,总比待在榕城有意思。”他朝校门的方向抬了抬下巴,“快回去吧,起风了。”
江芜洗漱完后才把袋子里的东西都拿了出来,想了想,先拿起了那个盲盒。包装拆开的瞬间,室友正好从旁边经过,好奇地凑了过来:“拆出什么款了?给我看看!”
江芜递给她看,“这个,挺可爱的。”
“哎,等等。”室友眼睛一亮拿出手机翻了翻,“我靠,隐藏款。”
“真的吗?”江芜有些意外地问她。
“对,”室友把手机屏幕举到她面前,上面显示着这款娃娃的二手交易信息,“现在市场价都炒到上万了,你现在转手,绝对血赚。”
江芜一愣,摇头,“不转手。”
“也是,”室友理解地点点头,将娃娃小心翼翼地放回她手心,“这么好看,换了我也舍不得。”
江芜垂眸端详着掌心里这个意外而来的“小幸运”,想了想,将它轻轻放在书桌的左前方,那个小小的身影在台灯光晕下显得格外静谧,不禁想,这算谁运气好呢?
眼睛移向那一迭的信,她拿过面上那封,这时才注意到,每个信封的右下角都用工整的字迹标注着日期,并且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每一封上都端端正正地贴着邮票,与真正意义上的一封信只差了一个邮戳。
江芜心里泛起别样的感觉。
时间还早,她从第一封信开始看,然后渐渐投入,信里没有多少华丽的字句,全是楚弋真心实意地在述说遇见的趣事和心情,或者是天气的变化会让他想到在榕城的日子……字里行间透着一种笨拙的真诚,内容虽然简单却不让人觉得无趣。
她以前不会想到,看起来总是有些吊儿郎当的楚弋,会写下这样生动又细腻的文字。
看到中间时,他还有意强调,“我有在好好学习,没有旷课过哦,不只是现在,之前也是如此。”
楚弋还在里面放了照片,有风景照或是拍的一些猫狗小松鼠,在靠近末尾的一封信里,她抽出了一张拍立得相片。
看起来是万圣节拍的,背景是个巨大的骷髅头,脚下堆满了南瓜,光影勾勒出他清晰的面部轮廓,嘴角带着一丝浅淡的笑意。
“朋友帮我拍的,我觉得还不错。”
她记得那天楚弋给她发过信息,但是看见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五个多小时,要发的就是这个吗。
楚弋写了41封信,看完后江芜才回神,不是消遣吗,怎么一下全看完了,她笑了笑,觉得楚弋写起东西来挺有意思的。
他点头答应,说自己过两天也要回英国了,答应得很爽快,看起来又鬼灵精怪的,恍惚间江芜觉得楚弋还是以前那个样,当时还感慨他的好心态。
回到学校后江芜就进入了学习状态,直到三天后在桌上看见一封信,室友说是有人拜托拿来的,好像是其他学院的,不认识,最后还激动问道,“是不是情书啊?快看看。”
情书,她觉得不像,当下很少有人再用这种方式表达情感了。
坐下后手指捻起信封,信封是厚重的牛皮纸,上面没有任何署名,只在右下角用钢笔勾勒了一只简笔画的小狗,尾巴翘得老高,不用想也知道是谁了。
里面有两张信纸,一张只有几段话,意思就是楚弋因为要从京市中转回英国,只是刚好时间跨度有点大,所以中途来她的学校看看。
另一张是楚弋对学校附近几家餐馆的评价,有好有坏,具体到哪一道菜好吃或是味道不行,例如:“北门那家砂锅粥火候最好,虾仁鲜甜,但炒牛河不要点,油得发腻。”
“南街西餐店的牛排,酥皮确实不错,但配的蘑菇酱味道太重,抢了肉香,不过也值得一试。”
江芜看着这略带张扬的字迹,轻蹙眉头,又觉得好笑,最后在这份“美食点评”里看到最后一行字,“其实我是想来你的学校看看,如果碰巧的话也可以再看看你,但是很不碰巧,我没有见到你。”后面还括号了一行字,“你别多想,我可没有一直蹲守在校门口。”
江芜看着那行欲盖弥彰的补充,好像能看见楚弋写下这话时,故作镇定却又耳根发红的别扭模样。
她把信收进书桌里,这时候室友上前,问,“情书?”
江芜思考了一秒摇头,“美食攻略。”
“啥?”
第二天从实验室出来,楚弋发来一条消息,“到曼彻斯特了,吃的第一顿饭还不如那碗炸酱面。”
江芜记得,他评价那碗炸酱面口感拉胯,味蕾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不建议吃。她下意识猜,那这顿饭得有多难吃。
接下来的时间,楚弋并没有什么消息轰炸,只是恰到好处的给她分享自己的生活,有时是几张随手拍的风景,可以看见曼城的天空总是阴沉,还有图书馆窗外一棵叶子快掉光的老树。
有时是课堂照,桌面是摊开的厚重课本,白板写满了英文,有时是书上一个被他画了哭脸的难懂题目。
楚弋没有刻意找话题,也没有焦急的等待回应,只是这样自然而然地,将自己生活的一角,轻轻推到了她的眼前。
江芜偶尔会回复一个简单的表情,更多时候只是静静看着,这些隔着时差抵达的讯息,像散落的拼图一样,在她脑海里,一点点拼凑出楚弋的日常,他有时会问,江芜也会拍给他看自己在做什么,总之,好像已经习惯了这种安静的分享。
楚弋说的正当是这样吗,她没有认真谈过恋爱,但看室友和她男朋友相处日常好像就……差不多,因为是一个学校所以经常一起吃饭参加活动,晚上在宿舍打电话分享日常,好像都是这样。
那楚弋现在是自己默认了和她已经在一起了还是像朋友那样,他这算追人?
楚弋每天都会发信息,不多,最少也就两条,江芜看见了就回,忙起来就搁着,他也从不会追问,这种没有明确的身份界定,也没有迫切的索取,一切都透着一种模糊的……试探般的,总之,这样的相处方式……挺神奇的。
年末的时候,楚弋回国了,航班依旧落在京市,他特意把时间选在周末,一下飞机就发消息约她吃饭。想起这几个月来,两人好像在手机上更亲近了不少,江芜也就没拒绝。
饭馆是楚弋挑的,挑了他评分最高那家,吃饭期间特意问起她来没来过。
“当然,我大一就知道这家好吃。”
“那咱俩还挺心有灵犀。”
他还挺会哄自己。
吃完楚弋送她回学校,在校门口将手里的纸袋递给她,“其实我每天话都很多,天气变了我都想和你说,但是我知道你自己的事情也很多,所以我就写出来了。”
江芜这才低头去看,纸袋里除了一个盲盒,其余的是一沓整整齐齐排放的信封。
“想看就看,不想看就拿去点火吧。”楚弋故作轻松的说,又很认真的看着江芜的表情变化。
“你每天都写了?”江芜有些愕然。
“没,就是想和你说的都写了。”楚弋露出一些局促,像情窦初开的男生那样,或许是以前直球打太多,现在的弯弯绕绕反而让他不自然起来。
“可是我都要考试了,我是看还是不看?”江芜故意这样问道。
“那不要看了。”楚弋伸手去拿,江芜往后躲,“就当做休息的消遣了,我会看完的,再见。”
“就这样走了?”
“还要说什么吗?”江芜回头,眸子里映着明灭的灯火,楚弋看得愣神。
“我等你放假,一起回榕城。”
“我还有一个多月才放假,而且,现在会比之前忙。”
她的意思是自己没时间来见他。
“你专心忙自己的事就好了,我在周边转转,总比待在榕城有意思。”他朝校门的方向抬了抬下巴,“快回去吧,起风了。”
江芜洗漱完后才把袋子里的东西都拿了出来,想了想,先拿起了那个盲盒。包装拆开的瞬间,室友正好从旁边经过,好奇地凑了过来:“拆出什么款了?给我看看!”
江芜递给她看,“这个,挺可爱的。”
“哎,等等。”室友眼睛一亮拿出手机翻了翻,“我靠,隐藏款。”
“真的吗?”江芜有些意外地问她。
“对,”室友把手机屏幕举到她面前,上面显示着这款娃娃的二手交易信息,“现在市场价都炒到上万了,你现在转手,绝对血赚。”
江芜一愣,摇头,“不转手。”
“也是,”室友理解地点点头,将娃娃小心翼翼地放回她手心,“这么好看,换了我也舍不得。”
江芜垂眸端详着掌心里这个意外而来的“小幸运”,想了想,将它轻轻放在书桌的左前方,那个小小的身影在台灯光晕下显得格外静谧,不禁想,这算谁运气好呢?
眼睛移向那一迭的信,她拿过面上那封,这时才注意到,每个信封的右下角都用工整的字迹标注着日期,并且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每一封上都端端正正地贴着邮票,与真正意义上的一封信只差了一个邮戳。
江芜心里泛起别样的感觉。
时间还早,她从第一封信开始看,然后渐渐投入,信里没有多少华丽的字句,全是楚弋真心实意地在述说遇见的趣事和心情,或者是天气的变化会让他想到在榕城的日子……字里行间透着一种笨拙的真诚,内容虽然简单却不让人觉得无趣。
她以前不会想到,看起来总是有些吊儿郎当的楚弋,会写下这样生动又细腻的文字。
看到中间时,他还有意强调,“我有在好好学习,没有旷课过哦,不只是现在,之前也是如此。”
楚弋还在里面放了照片,有风景照或是拍的一些猫狗小松鼠,在靠近末尾的一封信里,她抽出了一张拍立得相片。
看起来是万圣节拍的,背景是个巨大的骷髅头,脚下堆满了南瓜,光影勾勒出他清晰的面部轮廓,嘴角带着一丝浅淡的笑意。
“朋友帮我拍的,我觉得还不错。”
她记得那天楚弋给她发过信息,但是看见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五个多小时,要发的就是这个吗。
楚弋写了41封信,看完后江芜才回神,不是消遣吗,怎么一下全看完了,她笑了笑,觉得楚弋写起东西来挺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