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我们艺术家是这样的
任知昭有个室友,是这套房子的“原住民”。
女孩叫姚思逸,中国来的留学生。任知昭安顿好的一周后,她也从中国回来了,拖着大包小包,带着“大小姐驾到通通闪开”的气势。
任知昭对她的评价是“嘴快手快热心肠,能唱能蹦不能mix”。
同为流行音乐专业的学生,姚思逸技术确实不咋的,但vocal能力惊人,社交能力更是恐怖如斯,人脉无敌广。
二人初见那天,任知昭便沦为e人的玩具了。但她不介意,甚至非常配合,被拉着参加各种活动,认识各种人。她这份“技术助理”的兼职就是姚思逸牵线而来的;现在合作的鼓手,也是在姚思逸的party上认识的。
社恐?不存在。别说是要转型交际花了,就算让她拿着大喇叭去街上给一众前辈大腿唱一段,她也不在话下。所有资源她都要抓住,人也是资源。
音乐制作就像料理。任知昭是主厨,那日在崖上获得的灵感则是天降珍稀食材。但光有食材,也是不够的。
混响设备是她的灶台,和弦节奏音色是辅料,结构平衡动态处理是火候。她站在灶台前,用什么辅料,用多大火候,如何最大限度刺激食客的感官,全凭经验和乐感。甚至最后,用什么盘呈菜,如何摆盘,都是学问。
因此,即使自觉被金手指点了,任知昭也不敢懈怠,这段“接生”的过程,也无比漫长。
四季常夏的地方,感受不到季节的更替。或许是因此,时间的流逝也变得模糊。
任知昭也搞不懂,怎么一晃,自己就来洛杉矶半年了。
来时是烈日当头;给专辑做收尾的这天,太阳依旧灼人。
树叶在窗外轻轻地晃,老旧电风扇在头顶吱呀作响。任知昭坐在工作台前,耳机里响着的是她从身上割下的肉,每一个音符都像是有生命,带着她回想起这半年的历程。
大部分时间,她就是在这个房间里,这张椅子上完成创作。后院的牛油果树被姚思逸绑了个吊床,没课时,任知昭便躺在树荫下写词。遇到技术复杂的地方,她会去学校的studio。
她的supervisor是个中年录音师,曾是姚思逸的mentor。当初被姚思逸一番游说收下了任知昭,不想这小姑娘从不多话,也不犯错,只安静在一旁打杂,文件归档永远整齐有序,连话筒的摆位和返听系统的线路都记得一清二楚。
后有一日,他在监控里看到小姑娘趁没人时,在那儿眼馋那些设备,却也没上手。
那日录音结束,人走光了,他把studio的钥匙往桌上一搁,眼睛看着空气,低声道:“晚上棚里没人,你自己把灯关了,锁好门。”
……
总之,这一路,任知昭遇到了不少贵人。没有他们,光靠她自己,是完不成这张专辑的。
她人生第一张完整的专辑,加上intro和outro,正好十首歌。
专辑名,她几乎只花了一分钟便确定——《Bitter Melon》。
苦瓜。
这样说起来,任子铮也是她的贵人。
这半年,任子铮偶尔会联系她。明明以前她在多伦多时,他们非必要不联系的。不知为何,优良传统被打破了。是否任子铮也和王桦一样,担心她被自由美利坚的子弹给突突了?
不过每次通话都无关紧要,全是些不痛不痒的车轱辘话,最后也都以同一句话收尾。
“昭昭,答应我,照顾好自己。”
他不知道,自己在作词上给了她多大的灵感;不知道,在那些偶尔能通过电话听到她声音的时日里,她正在写一首从未打算让他听见的歌。
《Bitter Melon》——专辑同名主打歌,任知昭耗费了最多心力的一首。
主结构用了她喜欢的liquid drum amp; bass——鼓点节奏快,切点干净,能很好地反衬人声的情绪克制,营造空间感与复古氛围。
前奏ambient风格,无鼓点,只有她在后院采样的风声和一些模拟磁带噪音,接着进人声清透的低吟——
“I still remember what we called it…bitter melon.”
主歌副歌,主歌副歌,bridge,像低频流动的旧梦。
梦醒了,人声咒语般重复,拉远,消失,留鼓点独自收尾——
“bitter melon, bitter melon…”
“——老任——”
“…I still say it, but not out loud…”
“任知昭!——”
氤氲的鼓点里突然传来声如洪钟的呼喝,任知昭被吓得瞬间从音乐世界里滚了出来,同时,耳机被人摘下,椅子也被转了向后,对上一张只画了半边眼妆的脸。
“哎哟我去。”任知昭捂住胸口拍了拍,有些没好气道,“干嘛?”
“喊你半天不理我。”姚思逸也不客气,“你有散粉吗?借我用用。”
“没有,那是什么。”
姚思逸听了这话,鼻孔都涨大了:“你这孩子,咋这么糙!”
任知昭不理她,想拿回耳机,姚思逸手一扬:“啧,别捣鼓这些玩意儿了!你头发几天没洗了啊?”
头发……任知昭拈起一搓分叉的发稍,凑到鼻下嗅了嗅。还好吧,不算油。
不过她还是有些不好意思地冲姚思逸咧嘴笑了一下。
姚思逸简直两眼一黑,拉起任知昭的手想把人从椅子上弄下来:“服了你了真是没眼看!你赶紧去洗个澡,画个妆,跟我去那个party!”
“都说了我不去了。”
“你这孩子,专辑做完了就现原形了?不需要社交了?”
任知昭不置可否。确实,漂亮话都说过了,资源也都用上了,现在好不容易结束了,得让她歇歇吧。
“你专辑做完了不用宣传?总不能裱起来搁家里自己欣赏吧?”姚思逸不依不饶,“那你宣传是不是得认识人?我跟你说,这场party在西好莱坞啊,主办是很厉害的制作人,邀请的都是业内人士,听说Ariana Grande和她的团队也会来!”
“哈!”任知昭乐了,一拍大腿,“姚思逸,你老了记得联系我,我卖你保健品。”
“靠。”姚思逸知道今天也无法把人带出家门了,翻了个白眼,“你咋这么阴毒呢,洛杉矶的太阳都晒不亮你。出去玩会儿能死啊,整天对着电脑苦大仇深的。”
“老姚啊,这你就不懂了。”任知昭耸耸肩,半开玩笑道,“我这是艺术家人格,别太快乐,太快乐写不出东西。”
“嗯是是是,我小学非主流的时候在QQ空间也这么说。”
任知昭笑笑,转回显示屏,点开音轨:“你要是实在操心我,就帮我出出主意。”
“怎么?”
姚思逸戴上耳机,俯身看她屏幕。
玩笑归玩笑,谈到专业,两个女孩神情都变得认真。
“我的outro,现在是‘bitter melon, bitter melon…I still say it, but not out loud…’完了挺长一段旋律鼓点淡出。”任知昭说着,把自己的小本本推给姚思逸,“你觉得这里是不是有点空啊?我要不要再补一句词?”
姚思逸的目光落在那小本本上,嘴上轻念:“a final wish, a silent vow…to fade into nothingness…哈!”
一声爆笑,她直起腰,眉飞色舞:“要不我说你非主流呢,这么非主流的歌词亏你也写得出来?还final wish,还silent vow,干啥呢?写遗言啊?是不是还要把微信头像改成黑色,名字改成一个点啊?”
到底谁阴毒啊?两个人同时舔一下自己的嘴,能落个两败俱伤。
不过被这么一吐槽,任知昭也觉得有点羞耻,小声嘟囔:“那不是为了押韵么……”
“别再折腾了,就现在这样已经很好了。你呀,太吹毛求疵了。”
确实,这半年任知昭是怎么过来的,姚思逸都看在眼里。起先还好,越往后越夸张。最近一个月说是走火入魔完全不为过,明明歌都做完了,还在揪着细节不放。除了上课,进棚,维持生命体征,就不见出房门。真怀疑里面的人快得道升天了。
“你看看你这大黑眼圈,多久没好好睡觉了?”姚思逸掰着那张人不人鬼不鬼的脸数落,“上周流感才好你就又开始了。悠着点儿吧孩子,身体是本钱。我也不拉你去什么party了,你弄完赶紧睡一觉吧。”
“知道啦。”任知昭拍开她的手。
“别又给我‘知道了’,你上次生病前也是这么说的。”姚思逸叹了口气,“你知道,莫扎特,梵高,舒曼,Kurt Cobain——”
“你想说啥呀?”任知昭又乐了,打断她。
“我想说这些人下场都不好!”姚思逸做了个杀头的手势,“老任啊,除了音乐,生活里还有很多别的东西的,别太执着了。”
“你也太看得起我了,拿我跟这些天才比。”任知昭摆摆手,“放心吧,这次真结束了。你再啰嗦我就更没法休息了”
时候不早了,天边渗出紫橘色的光。姚思逸得走了。
她选择再信任知昭一次。临走时,扒在门边道:“对了,恭喜你啊,人生首专。我给你买了个礼物,放冰箱了,你记得查收。”
“我还有礼物呢?”任知昭没回头,“谢啦~”
“你要发布记得credit我!我给你唱了好几段和声呢!”
“哎呀知道知道。你赶紧走吧,别乱喝东西,早点回来。”
姚思逸快活去了,留下任知昭一人在家。
后来,姚思逸后悔了很久。
如果那天,她再坚持一下,把她那走火入魔的室友带走了就好了。
女孩叫姚思逸,中国来的留学生。任知昭安顿好的一周后,她也从中国回来了,拖着大包小包,带着“大小姐驾到通通闪开”的气势。
任知昭对她的评价是“嘴快手快热心肠,能唱能蹦不能mix”。
同为流行音乐专业的学生,姚思逸技术确实不咋的,但vocal能力惊人,社交能力更是恐怖如斯,人脉无敌广。
二人初见那天,任知昭便沦为e人的玩具了。但她不介意,甚至非常配合,被拉着参加各种活动,认识各种人。她这份“技术助理”的兼职就是姚思逸牵线而来的;现在合作的鼓手,也是在姚思逸的party上认识的。
社恐?不存在。别说是要转型交际花了,就算让她拿着大喇叭去街上给一众前辈大腿唱一段,她也不在话下。所有资源她都要抓住,人也是资源。
音乐制作就像料理。任知昭是主厨,那日在崖上获得的灵感则是天降珍稀食材。但光有食材,也是不够的。
混响设备是她的灶台,和弦节奏音色是辅料,结构平衡动态处理是火候。她站在灶台前,用什么辅料,用多大火候,如何最大限度刺激食客的感官,全凭经验和乐感。甚至最后,用什么盘呈菜,如何摆盘,都是学问。
因此,即使自觉被金手指点了,任知昭也不敢懈怠,这段“接生”的过程,也无比漫长。
四季常夏的地方,感受不到季节的更替。或许是因此,时间的流逝也变得模糊。
任知昭也搞不懂,怎么一晃,自己就来洛杉矶半年了。
来时是烈日当头;给专辑做收尾的这天,太阳依旧灼人。
树叶在窗外轻轻地晃,老旧电风扇在头顶吱呀作响。任知昭坐在工作台前,耳机里响着的是她从身上割下的肉,每一个音符都像是有生命,带着她回想起这半年的历程。
大部分时间,她就是在这个房间里,这张椅子上完成创作。后院的牛油果树被姚思逸绑了个吊床,没课时,任知昭便躺在树荫下写词。遇到技术复杂的地方,她会去学校的studio。
她的supervisor是个中年录音师,曾是姚思逸的mentor。当初被姚思逸一番游说收下了任知昭,不想这小姑娘从不多话,也不犯错,只安静在一旁打杂,文件归档永远整齐有序,连话筒的摆位和返听系统的线路都记得一清二楚。
后有一日,他在监控里看到小姑娘趁没人时,在那儿眼馋那些设备,却也没上手。
那日录音结束,人走光了,他把studio的钥匙往桌上一搁,眼睛看着空气,低声道:“晚上棚里没人,你自己把灯关了,锁好门。”
……
总之,这一路,任知昭遇到了不少贵人。没有他们,光靠她自己,是完不成这张专辑的。
她人生第一张完整的专辑,加上intro和outro,正好十首歌。
专辑名,她几乎只花了一分钟便确定——《Bitter Melon》。
苦瓜。
这样说起来,任子铮也是她的贵人。
这半年,任子铮偶尔会联系她。明明以前她在多伦多时,他们非必要不联系的。不知为何,优良传统被打破了。是否任子铮也和王桦一样,担心她被自由美利坚的子弹给突突了?
不过每次通话都无关紧要,全是些不痛不痒的车轱辘话,最后也都以同一句话收尾。
“昭昭,答应我,照顾好自己。”
他不知道,自己在作词上给了她多大的灵感;不知道,在那些偶尔能通过电话听到她声音的时日里,她正在写一首从未打算让他听见的歌。
《Bitter Melon》——专辑同名主打歌,任知昭耗费了最多心力的一首。
主结构用了她喜欢的liquid drum amp; bass——鼓点节奏快,切点干净,能很好地反衬人声的情绪克制,营造空间感与复古氛围。
前奏ambient风格,无鼓点,只有她在后院采样的风声和一些模拟磁带噪音,接着进人声清透的低吟——
“I still remember what we called it…bitter melon.”
主歌副歌,主歌副歌,bridge,像低频流动的旧梦。
梦醒了,人声咒语般重复,拉远,消失,留鼓点独自收尾——
“bitter melon, bitter melon…”
“——老任——”
“…I still say it, but not out loud…”
“任知昭!——”
氤氲的鼓点里突然传来声如洪钟的呼喝,任知昭被吓得瞬间从音乐世界里滚了出来,同时,耳机被人摘下,椅子也被转了向后,对上一张只画了半边眼妆的脸。
“哎哟我去。”任知昭捂住胸口拍了拍,有些没好气道,“干嘛?”
“喊你半天不理我。”姚思逸也不客气,“你有散粉吗?借我用用。”
“没有,那是什么。”
姚思逸听了这话,鼻孔都涨大了:“你这孩子,咋这么糙!”
任知昭不理她,想拿回耳机,姚思逸手一扬:“啧,别捣鼓这些玩意儿了!你头发几天没洗了啊?”
头发……任知昭拈起一搓分叉的发稍,凑到鼻下嗅了嗅。还好吧,不算油。
不过她还是有些不好意思地冲姚思逸咧嘴笑了一下。
姚思逸简直两眼一黑,拉起任知昭的手想把人从椅子上弄下来:“服了你了真是没眼看!你赶紧去洗个澡,画个妆,跟我去那个party!”
“都说了我不去了。”
“你这孩子,专辑做完了就现原形了?不需要社交了?”
任知昭不置可否。确实,漂亮话都说过了,资源也都用上了,现在好不容易结束了,得让她歇歇吧。
“你专辑做完了不用宣传?总不能裱起来搁家里自己欣赏吧?”姚思逸不依不饶,“那你宣传是不是得认识人?我跟你说,这场party在西好莱坞啊,主办是很厉害的制作人,邀请的都是业内人士,听说Ariana Grande和她的团队也会来!”
“哈!”任知昭乐了,一拍大腿,“姚思逸,你老了记得联系我,我卖你保健品。”
“靠。”姚思逸知道今天也无法把人带出家门了,翻了个白眼,“你咋这么阴毒呢,洛杉矶的太阳都晒不亮你。出去玩会儿能死啊,整天对着电脑苦大仇深的。”
“老姚啊,这你就不懂了。”任知昭耸耸肩,半开玩笑道,“我这是艺术家人格,别太快乐,太快乐写不出东西。”
“嗯是是是,我小学非主流的时候在QQ空间也这么说。”
任知昭笑笑,转回显示屏,点开音轨:“你要是实在操心我,就帮我出出主意。”
“怎么?”
姚思逸戴上耳机,俯身看她屏幕。
玩笑归玩笑,谈到专业,两个女孩神情都变得认真。
“我的outro,现在是‘bitter melon, bitter melon…I still say it, but not out loud…’完了挺长一段旋律鼓点淡出。”任知昭说着,把自己的小本本推给姚思逸,“你觉得这里是不是有点空啊?我要不要再补一句词?”
姚思逸的目光落在那小本本上,嘴上轻念:“a final wish, a silent vow…to fade into nothingness…哈!”
一声爆笑,她直起腰,眉飞色舞:“要不我说你非主流呢,这么非主流的歌词亏你也写得出来?还final wish,还silent vow,干啥呢?写遗言啊?是不是还要把微信头像改成黑色,名字改成一个点啊?”
到底谁阴毒啊?两个人同时舔一下自己的嘴,能落个两败俱伤。
不过被这么一吐槽,任知昭也觉得有点羞耻,小声嘟囔:“那不是为了押韵么……”
“别再折腾了,就现在这样已经很好了。你呀,太吹毛求疵了。”
确实,这半年任知昭是怎么过来的,姚思逸都看在眼里。起先还好,越往后越夸张。最近一个月说是走火入魔完全不为过,明明歌都做完了,还在揪着细节不放。除了上课,进棚,维持生命体征,就不见出房门。真怀疑里面的人快得道升天了。
“你看看你这大黑眼圈,多久没好好睡觉了?”姚思逸掰着那张人不人鬼不鬼的脸数落,“上周流感才好你就又开始了。悠着点儿吧孩子,身体是本钱。我也不拉你去什么party了,你弄完赶紧睡一觉吧。”
“知道啦。”任知昭拍开她的手。
“别又给我‘知道了’,你上次生病前也是这么说的。”姚思逸叹了口气,“你知道,莫扎特,梵高,舒曼,Kurt Cobain——”
“你想说啥呀?”任知昭又乐了,打断她。
“我想说这些人下场都不好!”姚思逸做了个杀头的手势,“老任啊,除了音乐,生活里还有很多别的东西的,别太执着了。”
“你也太看得起我了,拿我跟这些天才比。”任知昭摆摆手,“放心吧,这次真结束了。你再啰嗦我就更没法休息了”
时候不早了,天边渗出紫橘色的光。姚思逸得走了。
她选择再信任知昭一次。临走时,扒在门边道:“对了,恭喜你啊,人生首专。我给你买了个礼物,放冰箱了,你记得查收。”
“我还有礼物呢?”任知昭没回头,“谢啦~”
“你要发布记得credit我!我给你唱了好几段和声呢!”
“哎呀知道知道。你赶紧走吧,别乱喝东西,早点回来。”
姚思逸快活去了,留下任知昭一人在家。
后来,姚思逸后悔了很久。
如果那天,她再坚持一下,把她那走火入魔的室友带走了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