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页
在水患爆发时,他们也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些影响。
水患初期到处都乱作一团,家人都被冲乱了。
好不容易等到安定下来,这才重新恢复联系。
提心吊胆多日,生怕老父亲出什么意外的姜大夫人,在得到讯息后,才终于松了口气,能睡个安稳觉了。
既然知晓他们没事,姜大夫人便不再惦记着要去南边看看了。
距离甚远,来往不便不说。
南边刚受了水灾,百废待兴,着实不方便。
不出姜云瑶所料的是,在水患过后,果然有疫病显现的苗头。
好在有姜云瑶提前筹集并送过去的药材,还有姜老大夫给的疫病防治的方子。
盛知衡下令,用大锅熬制汤药,给所有在避难所的百姓们分发。
药虽苦口,但连续几日的预防药喝下去,在疫情爆发时,就显出效用来了。
原本对连日喝苦药颇有微词的人,在疫病现形时,也终于不敢再议论分毫了。
因为有预防药的缘故,疫病爆发的并不严重。
只在小范围内有发现,在经过及时救治后,就控制住了病情,没有让疫病蔓延开来。
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第一时间筹集药材送往南边的姜云瑶,再度得到了百姓们的感激和褒奖。
姜云瑶却并不在乎那些所谓的虚名。
对她来说,只是她有能力,就做了她能做的事情而已。
钱没了还能再赚,但人没了,可就是真的没了。
只要用钱就能解决的事情对姜云瑶来说,就都不算事。
南边的情况控制住了,姜云瑶也终于能安心继续发展她的事业了。
她把系统给的那一小把玉米种子种在了系统种植田里,等着成熟后就能获得更多种子,然后再拿出来在农场培育。
姜云瑶在这次南方水患时期的迅速反应,大把的钱撒下去,给她赢来的不止是名声,还有最难得的信任。
原本姜大夫人就在担心,姜云瑶在她的农场里折腾的那些东西,若是传出去了,可能会给她引来攻讦。
现在好了,姜云瑶的声望提上去了,出于对她的信任,百姓们不但没有对她那个农场里琢磨实验的各种新奇种植方法有任何抗拒。
甚至有的还去讨教,试图学习一二呢。
这对姜云瑶来说是意外之喜。
有了这基础的信任,就更方便她日后推广玉米种子和经过改良后的农作物品种了。
除此之外,姜云瑶原计划中的各种工坊,也在一家接着一家的开。
除了罐头工坊,还有香皂工坊等,都一个接一个的开始选址修建,有规划的陆续投入生产。
一切都井井有条的在按照计划发展。
姜云瑶也在如此忙碌的情况下,在边城一待就是五年。
边城也在这五年间,变成了繁华程度不亚于盛京的存在。
来往的商队熙熙攘攘,大街上人群摩拳擦踵,和多年前的人群稀少萧瑟形成了鲜明对比。
姜云瑶在边城待了五年,盛知衡也在南边待了五年。
经过五年不断的挖掘和修缮,运河在按照计划中,即将修建完成了。
皇帝的国库和私库都快挖干了,再拖延下去,恐怕皇帝都要穷到把龙椅搬出去卖掉换钱了!
虽然距离计划中的完美运河还有一定距离,但在当前国力下能修缮到如此地步,已经能称得上是一个奇迹了!
第411章 去看望你外祖父,还是看你的知知
皇帝暂时也只能支持到这了。
或许还不够完美,但对皇帝来说,这已经是个无比大的功绩了。
他后头的皇帝若是有能力,就再接着继续修缮扩大吧,反正他是不行了。
短短几年,已经有不少地区都开始种植玉米了。
这份功绩,姜云瑶同样送给了皇帝。
这相当于一次投诚,也是为了护住镇边大将军府。
姜云瑶身上的声望已经足够了,她又没有一统天下的宏愿,只想安安稳稳过自己的小日子。
皇帝对她和镇边大将军府已足够厚道,她自然得投桃报李。
赠送皇帝一个“发现新作物”的功绩而已,对姜云瑶来说并没什么值得心疼的。
拱手相送一个功绩,却能借此护得镇边大将军府安稳。
至少能保证在皇帝,包括下一任皇帝祁昱霖在位之际,绝对不会对镇边大将军府下手。
对姜云瑶来说,这就已经够了。
而且有这份功绩在手,皇帝绝对不会亏待了她。
就算不能明着给她过大封赏,也会转移到她身边的人身上。
比如镇边大将军府的其他人,还比如盛知衡。
听闻盛知衡已经在准备修建运河的收尾部分了。
等他完成任务,就会被召回盛京。
皇帝已经准备好给他升官了。
姜云瑶掐指算算,盛知衡大约还要在南边再待一年左右。
刚好趁着这一年的功夫,她也把自己的生意重新规划一番。
各项生意都在井井有条的进行,日赚斗金,说姜云瑶现在就是个行走的金疙瘩都不为过。
不过姜云瑶的眼界并不局限在此。
目前她的生意大多都集中在盛京和边城,这当然是为了保险起见。
水患初期到处都乱作一团,家人都被冲乱了。
好不容易等到安定下来,这才重新恢复联系。
提心吊胆多日,生怕老父亲出什么意外的姜大夫人,在得到讯息后,才终于松了口气,能睡个安稳觉了。
既然知晓他们没事,姜大夫人便不再惦记着要去南边看看了。
距离甚远,来往不便不说。
南边刚受了水灾,百废待兴,着实不方便。
不出姜云瑶所料的是,在水患过后,果然有疫病显现的苗头。
好在有姜云瑶提前筹集并送过去的药材,还有姜老大夫给的疫病防治的方子。
盛知衡下令,用大锅熬制汤药,给所有在避难所的百姓们分发。
药虽苦口,但连续几日的预防药喝下去,在疫情爆发时,就显出效用来了。
原本对连日喝苦药颇有微词的人,在疫病现形时,也终于不敢再议论分毫了。
因为有预防药的缘故,疫病爆发的并不严重。
只在小范围内有发现,在经过及时救治后,就控制住了病情,没有让疫病蔓延开来。
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第一时间筹集药材送往南边的姜云瑶,再度得到了百姓们的感激和褒奖。
姜云瑶却并不在乎那些所谓的虚名。
对她来说,只是她有能力,就做了她能做的事情而已。
钱没了还能再赚,但人没了,可就是真的没了。
只要用钱就能解决的事情对姜云瑶来说,就都不算事。
南边的情况控制住了,姜云瑶也终于能安心继续发展她的事业了。
她把系统给的那一小把玉米种子种在了系统种植田里,等着成熟后就能获得更多种子,然后再拿出来在农场培育。
姜云瑶在这次南方水患时期的迅速反应,大把的钱撒下去,给她赢来的不止是名声,还有最难得的信任。
原本姜大夫人就在担心,姜云瑶在她的农场里折腾的那些东西,若是传出去了,可能会给她引来攻讦。
现在好了,姜云瑶的声望提上去了,出于对她的信任,百姓们不但没有对她那个农场里琢磨实验的各种新奇种植方法有任何抗拒。
甚至有的还去讨教,试图学习一二呢。
这对姜云瑶来说是意外之喜。
有了这基础的信任,就更方便她日后推广玉米种子和经过改良后的农作物品种了。
除此之外,姜云瑶原计划中的各种工坊,也在一家接着一家的开。
除了罐头工坊,还有香皂工坊等,都一个接一个的开始选址修建,有规划的陆续投入生产。
一切都井井有条的在按照计划发展。
姜云瑶也在如此忙碌的情况下,在边城一待就是五年。
边城也在这五年间,变成了繁华程度不亚于盛京的存在。
来往的商队熙熙攘攘,大街上人群摩拳擦踵,和多年前的人群稀少萧瑟形成了鲜明对比。
姜云瑶在边城待了五年,盛知衡也在南边待了五年。
经过五年不断的挖掘和修缮,运河在按照计划中,即将修建完成了。
皇帝的国库和私库都快挖干了,再拖延下去,恐怕皇帝都要穷到把龙椅搬出去卖掉换钱了!
虽然距离计划中的完美运河还有一定距离,但在当前国力下能修缮到如此地步,已经能称得上是一个奇迹了!
第411章 去看望你外祖父,还是看你的知知
皇帝暂时也只能支持到这了。
或许还不够完美,但对皇帝来说,这已经是个无比大的功绩了。
他后头的皇帝若是有能力,就再接着继续修缮扩大吧,反正他是不行了。
短短几年,已经有不少地区都开始种植玉米了。
这份功绩,姜云瑶同样送给了皇帝。
这相当于一次投诚,也是为了护住镇边大将军府。
姜云瑶身上的声望已经足够了,她又没有一统天下的宏愿,只想安安稳稳过自己的小日子。
皇帝对她和镇边大将军府已足够厚道,她自然得投桃报李。
赠送皇帝一个“发现新作物”的功绩而已,对姜云瑶来说并没什么值得心疼的。
拱手相送一个功绩,却能借此护得镇边大将军府安稳。
至少能保证在皇帝,包括下一任皇帝祁昱霖在位之际,绝对不会对镇边大将军府下手。
对姜云瑶来说,这就已经够了。
而且有这份功绩在手,皇帝绝对不会亏待了她。
就算不能明着给她过大封赏,也会转移到她身边的人身上。
比如镇边大将军府的其他人,还比如盛知衡。
听闻盛知衡已经在准备修建运河的收尾部分了。
等他完成任务,就会被召回盛京。
皇帝已经准备好给他升官了。
姜云瑶掐指算算,盛知衡大约还要在南边再待一年左右。
刚好趁着这一年的功夫,她也把自己的生意重新规划一番。
各项生意都在井井有条的进行,日赚斗金,说姜云瑶现在就是个行走的金疙瘩都不为过。
不过姜云瑶的眼界并不局限在此。
目前她的生意大多都集中在盛京和边城,这当然是为了保险起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