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页
莫寒有些茫然,一时不知该去哪里找自己要的东西。
无奈之下,他便只得顺着书架,一排一排地摸索。
直到摸至第三排书架时,他才找到了那个锦盒。
这个锦盒,有些年头了,莫寒下意识用手,拂了拂盒盖,但却异常干净。
莫寒微微一愣。
他想起来,沈映月喜洁,应该是日日让人打扫,所以连角落也不放过。
莫寒一手拿着锦盒,另一手,将怀中的物件掏了出来——竟是吴小刀在围场找到的那支短笛。
那一日,皇帝经历了围场之乱后,便下令让汝南王盘查现场。
于是汝南王和世子,便带领侍卫,将所有的人都盘问了一遍。
可并没有发现什么异样。
由于大多都是臣子和官眷,也不好长久地拘着他们,便在查问之后,将他们放走了。
这短笛……是后来搜林之时,吴小刀捡到的。
而吹笛之人,却已经趁乱离开了现场。
这几日,吴小刀都在帮汝南王拦截出城之人,但也如大海捞针一般,没有眉目。
莫寒迟疑了片刻,最终,打开了锦盒。
月光如银,倾泻而下,照亮了锦盒里的绒布,绒布之上,赫然躺着一只短笛。
这短笛上面只有四个气孔,每个孔大小不一,做工还略显粗糙,但笛身却打磨得十分光滑。
两只短笛放在一起,几乎一模一样。
莫寒心头一沉。
锦盒里的短笛……是多年前,莫元凝送给他的。
……
少女莫元凝,立在青绿的草原上,绯衣潋滟。
她手臂一抬,指向了草原中央:“寒儿,你看见那些马儿了吗?”
彼时,莫寒还是个孩子。
他第一次随着父亲来到南疆,见到如此辽阔的草原和放牧的马儿,兴奋不已。
莫寒乖乖点头:“姑姑,我看见了,好多马儿啊!”
马儿们正三两成群,在草地上吃着水草,悠闲且肆意,粗粗一数,竟有数十匹之多。
莫元凝狡黠一笑,道:“想不想看姑姑变个戏法?”
莫寒一听,立即出声:“想!”
莫元凝笑了笑,转过身,便自随身的布兜里,掏出了一柄短笛。
这柄短笛,莫寒从未见过。
直到此次来南疆军营,才见莫元凝带在了身上。
短笛接近唇边,她轻轻地吹了起来。
这笛声如春风拂面,又若杨柳依依,清新悠扬。
马儿们一听到这笛声,便齐齐停下了动作,抬起头来,仿佛在凝神静听。
下一刻,一匹马长嘶一声,忽然前蹄离地,开始向前奔跑。
而后,有更多的马儿跟上,它们无端撒蹄狂奔,踏得整个大地,都跟着震动起来,景象蔚为壮观。
小小的莫寒,看得目瞪口呆。
“姑姑!你太厉害了!”他忍不住由衷赞叹道。
莫元凝唇角微扬,笛声越来越激昂。
马儿们便越跑越快,转眼之间,已经跑出了半里路。
莫寒目不转睛地盯着马群,拍手称赞。
片刻之后,莫元凝放下短笛。
笛声停了。
马儿们仿佛才回过神来,茫然四顾,又若无其事地吃起了水草。
莫寒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连声问道:“姑姑,为什么你一吹笛子,马儿们就会跑呢?”
莫元凝笑着摸了摸他的脑袋,道:“因为姑姑在用笛子,和它们说话呀……我让它们跑,它们便跑了……”
“它们会听你的话?”
莫寒仍然有些不明白。
莫元凝神秘地笑起来,道:“那是自然。”
后来,莫寒才知道,莫元凝曾拜了一位南疆奇人为师,学了一些驭兽之术。
莫寒也求着要学,可莫元凝却说:“师父年事已高,他说了,此生只收我一个徒弟……若是寒儿听话,我便大发慈悲地教你两招,哈哈哈……”
莫元凝爽朗的笑声,犹在耳旁。
……
此刻,莫寒手中拿着两支短笛,却如千斤重。
按照四叔的说法,姑姑多年之前,便以身殉城了。
若是那奇人真的只有一个徒弟……围场的吹笛人,到底是谁?
莫寒顿时心乱如麻。
但目前能确定的是,围场之乱,一定和南疆有关。
莫寒敛了思绪,轻手轻脚地将锦盒收好,放回了原位。
他又低头,看了一眼围场外捡到的短笛,默默将其收入怀中。
莫寒打算自原路离开,迈步之间,忽然感觉到了似有若无的呼吸声。
他不禁身形一顿。
莫寒凝神听去,这呼吸声不远不近,因为太轻了,以至于他进来之时,居然没有发现。
莫寒小心翼翼地转过头,目光看向另外一侧的矮榻——上面居然睡着一个人。
作者有话说:
第105章 四叔
月凉如水。
莫寒立在矮榻旁, 凝视着睡梦中的人。
沈映月长发如瀑,乌鸦鸦一片,散落在矮榻上。
她着了一身薄衫寝衣, 裹着一条薄毯,手上那握着莫寒的那本战事纪要。
莫寒长眉微挑……上一次来书房取物, 她也是这般, 看书看得睡着。
莫寒不禁想着,自己的书竟如此让人犯困么?
无奈之下,他便只得顺着书架,一排一排地摸索。
直到摸至第三排书架时,他才找到了那个锦盒。
这个锦盒,有些年头了,莫寒下意识用手,拂了拂盒盖,但却异常干净。
莫寒微微一愣。
他想起来,沈映月喜洁,应该是日日让人打扫,所以连角落也不放过。
莫寒一手拿着锦盒,另一手,将怀中的物件掏了出来——竟是吴小刀在围场找到的那支短笛。
那一日,皇帝经历了围场之乱后,便下令让汝南王盘查现场。
于是汝南王和世子,便带领侍卫,将所有的人都盘问了一遍。
可并没有发现什么异样。
由于大多都是臣子和官眷,也不好长久地拘着他们,便在查问之后,将他们放走了。
这短笛……是后来搜林之时,吴小刀捡到的。
而吹笛之人,却已经趁乱离开了现场。
这几日,吴小刀都在帮汝南王拦截出城之人,但也如大海捞针一般,没有眉目。
莫寒迟疑了片刻,最终,打开了锦盒。
月光如银,倾泻而下,照亮了锦盒里的绒布,绒布之上,赫然躺着一只短笛。
这短笛上面只有四个气孔,每个孔大小不一,做工还略显粗糙,但笛身却打磨得十分光滑。
两只短笛放在一起,几乎一模一样。
莫寒心头一沉。
锦盒里的短笛……是多年前,莫元凝送给他的。
……
少女莫元凝,立在青绿的草原上,绯衣潋滟。
她手臂一抬,指向了草原中央:“寒儿,你看见那些马儿了吗?”
彼时,莫寒还是个孩子。
他第一次随着父亲来到南疆,见到如此辽阔的草原和放牧的马儿,兴奋不已。
莫寒乖乖点头:“姑姑,我看见了,好多马儿啊!”
马儿们正三两成群,在草地上吃着水草,悠闲且肆意,粗粗一数,竟有数十匹之多。
莫元凝狡黠一笑,道:“想不想看姑姑变个戏法?”
莫寒一听,立即出声:“想!”
莫元凝笑了笑,转过身,便自随身的布兜里,掏出了一柄短笛。
这柄短笛,莫寒从未见过。
直到此次来南疆军营,才见莫元凝带在了身上。
短笛接近唇边,她轻轻地吹了起来。
这笛声如春风拂面,又若杨柳依依,清新悠扬。
马儿们一听到这笛声,便齐齐停下了动作,抬起头来,仿佛在凝神静听。
下一刻,一匹马长嘶一声,忽然前蹄离地,开始向前奔跑。
而后,有更多的马儿跟上,它们无端撒蹄狂奔,踏得整个大地,都跟着震动起来,景象蔚为壮观。
小小的莫寒,看得目瞪口呆。
“姑姑!你太厉害了!”他忍不住由衷赞叹道。
莫元凝唇角微扬,笛声越来越激昂。
马儿们便越跑越快,转眼之间,已经跑出了半里路。
莫寒目不转睛地盯着马群,拍手称赞。
片刻之后,莫元凝放下短笛。
笛声停了。
马儿们仿佛才回过神来,茫然四顾,又若无其事地吃起了水草。
莫寒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连声问道:“姑姑,为什么你一吹笛子,马儿们就会跑呢?”
莫元凝笑着摸了摸他的脑袋,道:“因为姑姑在用笛子,和它们说话呀……我让它们跑,它们便跑了……”
“它们会听你的话?”
莫寒仍然有些不明白。
莫元凝神秘地笑起来,道:“那是自然。”
后来,莫寒才知道,莫元凝曾拜了一位南疆奇人为师,学了一些驭兽之术。
莫寒也求着要学,可莫元凝却说:“师父年事已高,他说了,此生只收我一个徒弟……若是寒儿听话,我便大发慈悲地教你两招,哈哈哈……”
莫元凝爽朗的笑声,犹在耳旁。
……
此刻,莫寒手中拿着两支短笛,却如千斤重。
按照四叔的说法,姑姑多年之前,便以身殉城了。
若是那奇人真的只有一个徒弟……围场的吹笛人,到底是谁?
莫寒顿时心乱如麻。
但目前能确定的是,围场之乱,一定和南疆有关。
莫寒敛了思绪,轻手轻脚地将锦盒收好,放回了原位。
他又低头,看了一眼围场外捡到的短笛,默默将其收入怀中。
莫寒打算自原路离开,迈步之间,忽然感觉到了似有若无的呼吸声。
他不禁身形一顿。
莫寒凝神听去,这呼吸声不远不近,因为太轻了,以至于他进来之时,居然没有发现。
莫寒小心翼翼地转过头,目光看向另外一侧的矮榻——上面居然睡着一个人。
作者有话说:
第105章 四叔
月凉如水。
莫寒立在矮榻旁, 凝视着睡梦中的人。
沈映月长发如瀑,乌鸦鸦一片,散落在矮榻上。
她着了一身薄衫寝衣, 裹着一条薄毯,手上那握着莫寒的那本战事纪要。
莫寒长眉微挑……上一次来书房取物, 她也是这般, 看书看得睡着。
莫寒不禁想着,自己的书竟如此让人犯困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