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页
“采阳补气。”
两道声音字字交叠,杨闻拓倏然沉默。
心系军士的祥渊帝,和迷惑君心,祸乱朝纲的妖道,心中所想截然不同。
可为了带领身边臣子安然逃离死境,也只得咬唇点头。
妖道嘴角高扬,志得意满地默声诵念了一句咒法。
顷刻间,重弩上弦的割风声骤停。
朔方军手中火把落地,光亮火炎渐渐熄灭,小成赤色幽微的星火。
闪着深红荧光的鬼眼妖目瞬间黯淡,染煞成魔的军士们接二连三倒在灰尘飘扬的山间泥土上,再无声息。
心智全失的叛军伏诛,营外死气沉沉。
树后的帝王卫队,同样默不作声。
箭雨四散,破风呼啸的山林阒然安宁,只剩草木摇荡漱漱作响,宛如有什么东西在食肉啃骨,细碎声响令人脊背生凉,毛骨悚然。
众精锐出了一身湿衫冷汗,被砭肤刺骨的阴野山风一吹,才猛然回神。
一队人缓缓从草木树丛中探出,见无别的动静,才走离遮掩,去到军营之中。
经验丰富的精锐搜了几个领队校尉,并无发现任何有异的书信之物。
只是他们双眼无神扩散,表情痛苦死不瞑目,身上又无半点伤痕。如此可怕的景象让见惯生死场的精锐们也难免胆战心惊。
又在营帐中搜查一番,还是没发现任何可疑的地方。
这一营的将士,清白无辜,不明不白成了妄图谋逆弑君的反贼。
祥渊帝带着一众精锐离开营地,前往距此地最近的军镇,派快马连夜将此间发生之事秘密告知朔方侯。
奔波了一夜,三番四次经历了从来未曾想过的奇遇,还遇到重弩乱箭差点命丧黄泉。
最然最终有惊无险,还是难免疲惫不堪。
等朔方侯飞奔至此,祥渊帝将此兵变之事详细告知,便带着帝王卫队离开朔方,重返京城。
如何善后,得由统御朔方的齐侯安排,帝王不便插手。
……
一队人行了一路,于一处路边见到不远处的平阔土地上,又有乡民用木刀木枪练武。
都是些随处可见的民间武学,招式并不如何精妙,但可强身健体。
有一手拿白幡的游方道士,兴许是路过,正在和一位乡民说话,不知是不是在兜售道法仙丹。
杨闻拓心中骤然划过一个念头。
“等等。”清雅又略显疲惫的浸心声调叫停了众人。
谢观河会意:“我去问问。”
说话间,已下马走向道士和乡民。
他上前问了几句,老成持重不苟言笑的脸色越来越凝重。
过了半晌走回来,静默了一息朝杨闻拓道:“阿季,情况不妙。他们都听过那门心法口诀。”
那门可以使人迅速提高内力,却极易走火入魔的心法,不知从何时开始,早已由江湖传入民间。
或许是某个游方道士或江湖中人的无意之举,也或许是有心之人在故意传播。
众人一路前行,每遇人多之处便下马询问,几乎能够确定一件事。
在全民尚武的朔方,大到上百万的郡城,小到百十人的小村落,这门功法早已传遍。
混在一堆随处可见,随处可买的武功秘籍神仙道法中,几个铜板便能获取。
无论军营,江湖门派,街坊市井,无论年岁大小不分男女,有不少人将其当做普通心法练过。
而其能快速提高内劲,更是让不少正规学习武道的人将其作为常修之法。
这门功法究竟由何人所创,何人传播,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举,皆不得而知。
煞气出现需要一定条件,并非随处能有。
若无煞气,到处安然祥和。可一旦出现,就是人间地狱。
第196章
祥渊帝在朔方巡防几日后回到京城,遭遇谋逆叛军一事并未让群臣知晓。
在京城官员和其余诸侯眼中,此行万事顺利。
只是连日身披星月马不停蹄,帝王不免有些劳累疲顿。
回京之后,九五之尊一连十日,龙体抱恙没再上过朝,并由国师十二个时辰贴身伺候。
……
深秋暖阳高照,穿过帝王寝宫的净透窗棂。
殿内熏烟缭绕,流淌的浓郁水烟带着淡雅香气,满室仙气飘香。
耳目灵敏远胜凡人的迟肆从酣睡中刚醒,忽然听到寝殿外传来微小话音。
“他们还没醒?”丽音冷冽,是禁军督统齐音的声音。
内侍主管诺诺称是。
“这十日都没出过寝殿?”
“去过几次御花园赏花。”
可赏着赏着,就变成了欣赏龙体。
“那些奏章是谁批的?”清凉丽音平静无波,刀锋锐意却更盛。
祥渊帝虽未上朝,头等重要的奏折,也有迅速批复。
“这……”内侍低眉垂眼,不敢胡乱作答,恐祸从口出。
“国师只令我们每日将送来的奏章放到门口,这几日办公也不让人进殿伺候。”
圣上不让宫人入殿伺候,他们自然不知送来的奏折到底是何人批复。
只是奏折上不同于圣上的字迹,即便朝臣们缄默于口,也心知朝政究竟由何人把持。
那个说着不管人间事的国师,已经代为处理了所有政务。
两道声音字字交叠,杨闻拓倏然沉默。
心系军士的祥渊帝,和迷惑君心,祸乱朝纲的妖道,心中所想截然不同。
可为了带领身边臣子安然逃离死境,也只得咬唇点头。
妖道嘴角高扬,志得意满地默声诵念了一句咒法。
顷刻间,重弩上弦的割风声骤停。
朔方军手中火把落地,光亮火炎渐渐熄灭,小成赤色幽微的星火。
闪着深红荧光的鬼眼妖目瞬间黯淡,染煞成魔的军士们接二连三倒在灰尘飘扬的山间泥土上,再无声息。
心智全失的叛军伏诛,营外死气沉沉。
树后的帝王卫队,同样默不作声。
箭雨四散,破风呼啸的山林阒然安宁,只剩草木摇荡漱漱作响,宛如有什么东西在食肉啃骨,细碎声响令人脊背生凉,毛骨悚然。
众精锐出了一身湿衫冷汗,被砭肤刺骨的阴野山风一吹,才猛然回神。
一队人缓缓从草木树丛中探出,见无别的动静,才走离遮掩,去到军营之中。
经验丰富的精锐搜了几个领队校尉,并无发现任何有异的书信之物。
只是他们双眼无神扩散,表情痛苦死不瞑目,身上又无半点伤痕。如此可怕的景象让见惯生死场的精锐们也难免胆战心惊。
又在营帐中搜查一番,还是没发现任何可疑的地方。
这一营的将士,清白无辜,不明不白成了妄图谋逆弑君的反贼。
祥渊帝带着一众精锐离开营地,前往距此地最近的军镇,派快马连夜将此间发生之事秘密告知朔方侯。
奔波了一夜,三番四次经历了从来未曾想过的奇遇,还遇到重弩乱箭差点命丧黄泉。
最然最终有惊无险,还是难免疲惫不堪。
等朔方侯飞奔至此,祥渊帝将此兵变之事详细告知,便带着帝王卫队离开朔方,重返京城。
如何善后,得由统御朔方的齐侯安排,帝王不便插手。
……
一队人行了一路,于一处路边见到不远处的平阔土地上,又有乡民用木刀木枪练武。
都是些随处可见的民间武学,招式并不如何精妙,但可强身健体。
有一手拿白幡的游方道士,兴许是路过,正在和一位乡民说话,不知是不是在兜售道法仙丹。
杨闻拓心中骤然划过一个念头。
“等等。”清雅又略显疲惫的浸心声调叫停了众人。
谢观河会意:“我去问问。”
说话间,已下马走向道士和乡民。
他上前问了几句,老成持重不苟言笑的脸色越来越凝重。
过了半晌走回来,静默了一息朝杨闻拓道:“阿季,情况不妙。他们都听过那门心法口诀。”
那门可以使人迅速提高内力,却极易走火入魔的心法,不知从何时开始,早已由江湖传入民间。
或许是某个游方道士或江湖中人的无意之举,也或许是有心之人在故意传播。
众人一路前行,每遇人多之处便下马询问,几乎能够确定一件事。
在全民尚武的朔方,大到上百万的郡城,小到百十人的小村落,这门功法早已传遍。
混在一堆随处可见,随处可买的武功秘籍神仙道法中,几个铜板便能获取。
无论军营,江湖门派,街坊市井,无论年岁大小不分男女,有不少人将其当做普通心法练过。
而其能快速提高内劲,更是让不少正规学习武道的人将其作为常修之法。
这门功法究竟由何人所创,何人传播,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举,皆不得而知。
煞气出现需要一定条件,并非随处能有。
若无煞气,到处安然祥和。可一旦出现,就是人间地狱。
第196章
祥渊帝在朔方巡防几日后回到京城,遭遇谋逆叛军一事并未让群臣知晓。
在京城官员和其余诸侯眼中,此行万事顺利。
只是连日身披星月马不停蹄,帝王不免有些劳累疲顿。
回京之后,九五之尊一连十日,龙体抱恙没再上过朝,并由国师十二个时辰贴身伺候。
……
深秋暖阳高照,穿过帝王寝宫的净透窗棂。
殿内熏烟缭绕,流淌的浓郁水烟带着淡雅香气,满室仙气飘香。
耳目灵敏远胜凡人的迟肆从酣睡中刚醒,忽然听到寝殿外传来微小话音。
“他们还没醒?”丽音冷冽,是禁军督统齐音的声音。
内侍主管诺诺称是。
“这十日都没出过寝殿?”
“去过几次御花园赏花。”
可赏着赏着,就变成了欣赏龙体。
“那些奏章是谁批的?”清凉丽音平静无波,刀锋锐意却更盛。
祥渊帝虽未上朝,头等重要的奏折,也有迅速批复。
“这……”内侍低眉垂眼,不敢胡乱作答,恐祸从口出。
“国师只令我们每日将送来的奏章放到门口,这几日办公也不让人进殿伺候。”
圣上不让宫人入殿伺候,他们自然不知送来的奏折到底是何人批复。
只是奏折上不同于圣上的字迹,即便朝臣们缄默于口,也心知朝政究竟由何人把持。
那个说着不管人间事的国师,已经代为处理了所有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