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页
话音刚落,晴空犹在,雨点却砸下来。这是今年的第一场秋雨,利落地洗刷着夏日的余热。
两人身后的侍从连忙撑了伞遮过二人头顶。
“殿下,我要去宁府陪未婚妻,先走一步。”
太子哼笑一声,“我也要快些回家陪孕妻。”说着,拍了拍姜煜的肩。
“……”输了。
……
一晃至九月,宁姒的嫁衣终于做好,如今整日都想躺在美人榻上,由丫鬟喂她果子吃。
常氏见她犯懒也不训斥她,毕竟前段时日缝制嫁衣,旁人也帮不了她什么忙。
“小姐,我怎么见你一点儿也不怕?”茶汤给她剥了个橘子,手里正撕着橘络。
“我怕什么?”
“成亲啊!”茶汤眨了眨眼,“听说很多新娘子都怕得要死要活的。”
“……”宁姒不解地看她,“有什么好怕的?”
“一则,要去陌生的地方过日子啊。”
宁姒想了想,“将军府我一点也不陌生啊。而且离我家这么近,我想回来也很方便!”
另一边的茶蕊接话,“小姐,你可千万别把回娘家挂在嘴边,不合规矩。”
宁姒上过教习姑姑的课,自然知道这些,点头道,“好吧好吧,我就在你们面前说而已。”
茶汤又说,“而且,那个……不是很痛吗?”
刚说完,茶蕊就瞪她一眼,“别污了小姐耳朵。”
宁姒摆摆手,示意茶蕊不用责怪茶汤,心里却如石入水中,泛起一波波涟漪。
虽然和姜煜同床共枕过几次,却从没有动真格的,在听雨阁那回,姜煜硌着她了,也极快地躺回去遮好,她连个影子都没瞧见。
待到洞房花烛夜,看他怎么遮。
宁姒目光呆滞地看着一处,嘴角溢出笑来,两个丫鬟不解地瞧着她,就见宁姒仿佛想到了什么好笑的,轻笑两声之后脸却悄悄红了。
茶蕊茶汤:看不懂小姐了。
隔日,边疆来了一封信,是宁澈所写。
宁姒先前问他能否在九月二十七之前回京,宁澈回信给她,说大约不能了,对不住。
“……坏哥哥。”宁姒知道宁澈身在战场上身不由己,可还是止不住地失望。
一想别人成亲都有哥哥背出门,而她的哥哥却远在边疆,泪水便在眼眶里打转转。
她好想在成亲那日由宁澈背出府,然后她悄悄垂下头,附在他耳边轻声说一句“谢谢你,哥哥。”
罢了。
与宁澈的信件一道抵京的还有大将军的信。
信中详细列了聘礼单子,有些记不清了,就写成“东三街那五间铺子,城南的那些个山庄你看着办,金银玉器你随便挑吧,我实在记不住了,对了,那面最贵的屏风一定要送去,前朝大儒的墨宝,宁逸风不会不喜欢”。
最后姜家下人整理出的聘礼足有一百二十箱,瞧瞧那些金银玉器,直将院子堆得耀如白昼。
可最值钱的偏偏不是这些叫人眼花缭乱的东西,反倒是最朴实无华的那一箱,里头一叠叠的纸,十分不起眼。
可这些纸尽是银票、房契地契,还有姜家许多铺面。
“娶一次亲,可真费钱!”有下人唠起嗑来,对这些聘礼眼热极了。
“娶的哪里是亲,是宝贝疙瘩!”
宝贝疙瘩宁姒原本还懒懒散散地在家里混日子,这聘礼一来,将宁家的前院堆得满满的,府里的下人都来瞧热闹,宁姒瞧见这架势,才恍惚地意识到,婚期真的近了。
宁姒看似淡定,心里却悄悄慌起来。
☆、成亲之一
姜家前来送聘礼的小厮俱着红衫, 系着朱红的发带, 个个容貌清秀, 身量相近,满面笑容地站成一溜,瞧着喜庆极了。而宁府的小厮着蓝,丫鬟着粉, 两府的人在聘礼两头遥遥对立,颜色泾渭分明。
只是面上都带着喜意。
宁家好久没有这样的大喜事,下人们也兴奋极了,办喜事意味着有赏钱拿,何况姜宁两家都是阔绰大户。
果不其然,宁大学士命下人将聘礼登记入库之后,阖府上下的人都得了一吊红线串着的铜钱, 管事的那些个还有银锞子拿。
婚礼前三日,宁府已经挂上了红绸, 这几天不断有远客来,有远在余杭的常家人, 还有蜀中的常玉鸣一家。
常玉鸣将公务交给了副手,自己则拖家带口来了京城。
“嘟嘟,好久不见了。”常云兮笑容灿烂,将手边的小姑娘往身前一带, “看,我妹妹会走路了!”
宁姒低头一瞧,是常云兮的妹妹常云姝。离开蜀中时小家伙还在襁褓之中, 宁姒曾与常云兮一道逗弄过她。如今一晃两年多,常云姝大概将她忘了,用好奇的大眼直瞧她。
“姝姝,叫嘟嘟姐姐。”常云兮拍了拍小丫头的团子。
这是什么称呼啊,宁姒好笑地瞪他。
小丫头没觉得哪里奇怪,跟着喊,“突突姐姐——”声音软糯稚嫩,叫得也认真,却把常云兮逗得哈哈大笑。
宁姒没理常云兮,蹲下来摸了摸小丫头软软的脸颊,摊开掌心,里头有三颗糖,“真有礼貌,表姐给你糖吃。”
小丫头眼睛亮了亮,而后看了看常云兮,有些犹豫,“突突表姐,我每天只能吃一颗糖。”
“那今天的吃了没有?”
两人身后的侍从连忙撑了伞遮过二人头顶。
“殿下,我要去宁府陪未婚妻,先走一步。”
太子哼笑一声,“我也要快些回家陪孕妻。”说着,拍了拍姜煜的肩。
“……”输了。
……
一晃至九月,宁姒的嫁衣终于做好,如今整日都想躺在美人榻上,由丫鬟喂她果子吃。
常氏见她犯懒也不训斥她,毕竟前段时日缝制嫁衣,旁人也帮不了她什么忙。
“小姐,我怎么见你一点儿也不怕?”茶汤给她剥了个橘子,手里正撕着橘络。
“我怕什么?”
“成亲啊!”茶汤眨了眨眼,“听说很多新娘子都怕得要死要活的。”
“……”宁姒不解地看她,“有什么好怕的?”
“一则,要去陌生的地方过日子啊。”
宁姒想了想,“将军府我一点也不陌生啊。而且离我家这么近,我想回来也很方便!”
另一边的茶蕊接话,“小姐,你可千万别把回娘家挂在嘴边,不合规矩。”
宁姒上过教习姑姑的课,自然知道这些,点头道,“好吧好吧,我就在你们面前说而已。”
茶汤又说,“而且,那个……不是很痛吗?”
刚说完,茶蕊就瞪她一眼,“别污了小姐耳朵。”
宁姒摆摆手,示意茶蕊不用责怪茶汤,心里却如石入水中,泛起一波波涟漪。
虽然和姜煜同床共枕过几次,却从没有动真格的,在听雨阁那回,姜煜硌着她了,也极快地躺回去遮好,她连个影子都没瞧见。
待到洞房花烛夜,看他怎么遮。
宁姒目光呆滞地看着一处,嘴角溢出笑来,两个丫鬟不解地瞧着她,就见宁姒仿佛想到了什么好笑的,轻笑两声之后脸却悄悄红了。
茶蕊茶汤:看不懂小姐了。
隔日,边疆来了一封信,是宁澈所写。
宁姒先前问他能否在九月二十七之前回京,宁澈回信给她,说大约不能了,对不住。
“……坏哥哥。”宁姒知道宁澈身在战场上身不由己,可还是止不住地失望。
一想别人成亲都有哥哥背出门,而她的哥哥却远在边疆,泪水便在眼眶里打转转。
她好想在成亲那日由宁澈背出府,然后她悄悄垂下头,附在他耳边轻声说一句“谢谢你,哥哥。”
罢了。
与宁澈的信件一道抵京的还有大将军的信。
信中详细列了聘礼单子,有些记不清了,就写成“东三街那五间铺子,城南的那些个山庄你看着办,金银玉器你随便挑吧,我实在记不住了,对了,那面最贵的屏风一定要送去,前朝大儒的墨宝,宁逸风不会不喜欢”。
最后姜家下人整理出的聘礼足有一百二十箱,瞧瞧那些金银玉器,直将院子堆得耀如白昼。
可最值钱的偏偏不是这些叫人眼花缭乱的东西,反倒是最朴实无华的那一箱,里头一叠叠的纸,十分不起眼。
可这些纸尽是银票、房契地契,还有姜家许多铺面。
“娶一次亲,可真费钱!”有下人唠起嗑来,对这些聘礼眼热极了。
“娶的哪里是亲,是宝贝疙瘩!”
宝贝疙瘩宁姒原本还懒懒散散地在家里混日子,这聘礼一来,将宁家的前院堆得满满的,府里的下人都来瞧热闹,宁姒瞧见这架势,才恍惚地意识到,婚期真的近了。
宁姒看似淡定,心里却悄悄慌起来。
☆、成亲之一
姜家前来送聘礼的小厮俱着红衫, 系着朱红的发带, 个个容貌清秀, 身量相近,满面笑容地站成一溜,瞧着喜庆极了。而宁府的小厮着蓝,丫鬟着粉, 两府的人在聘礼两头遥遥对立,颜色泾渭分明。
只是面上都带着喜意。
宁家好久没有这样的大喜事,下人们也兴奋极了,办喜事意味着有赏钱拿,何况姜宁两家都是阔绰大户。
果不其然,宁大学士命下人将聘礼登记入库之后,阖府上下的人都得了一吊红线串着的铜钱, 管事的那些个还有银锞子拿。
婚礼前三日,宁府已经挂上了红绸, 这几天不断有远客来,有远在余杭的常家人, 还有蜀中的常玉鸣一家。
常玉鸣将公务交给了副手,自己则拖家带口来了京城。
“嘟嘟,好久不见了。”常云兮笑容灿烂,将手边的小姑娘往身前一带, “看,我妹妹会走路了!”
宁姒低头一瞧,是常云兮的妹妹常云姝。离开蜀中时小家伙还在襁褓之中, 宁姒曾与常云兮一道逗弄过她。如今一晃两年多,常云姝大概将她忘了,用好奇的大眼直瞧她。
“姝姝,叫嘟嘟姐姐。”常云兮拍了拍小丫头的团子。
这是什么称呼啊,宁姒好笑地瞪他。
小丫头没觉得哪里奇怪,跟着喊,“突突姐姐——”声音软糯稚嫩,叫得也认真,却把常云兮逗得哈哈大笑。
宁姒没理常云兮,蹲下来摸了摸小丫头软软的脸颊,摊开掌心,里头有三颗糖,“真有礼貌,表姐给你糖吃。”
小丫头眼睛亮了亮,而后看了看常云兮,有些犹豫,“突突表姐,我每天只能吃一颗糖。”
“那今天的吃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