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架空 >我靠种田养活二十万边军 > 我靠种田养活二十万边军
错误举报

第154章

    翌日,众人启程回了渔湖。
    接着便是由穆酒点齐兵将,出发攻打京城。
    这是最后一仗,没有霹雳炮的加持,全靠冷兵器对峙,以及主帅的领兵能力。
    而这恰巧是穆酒最擅长的。
    城外,曲花间将人送出十里地外,终须一别。
    他将一把新做的弩箭递给穆酒,“我等你回来。”
    穆酒接过弩箭,面上没什么表情,眼里却满是温柔,他郑重点头,“等我回来接你。”
    “好!”
    穆酒带着军队扬长而去,官道上尘土飞扬。
    很快,扬尘散去,大军也不见了踪影。
    半个月后,第一封战报传回渔湖,接着是第二封,第三封。
    燕王亲率十万精兵,与穆酒同等数量,一人分攻两个城门。
    饶是他费劲心血,发动猛攻,手下兵士死伤无数,也没能攻破京都那坚固的城墙。
    反观穆酒,同样是猛攻,死伤数量却极少,雷厉风行地攻破了京北门。
    城门一破,大势已去,燕王仍不肯死心,当初讲好是谁先入主皇宫谁就赢,如今还有最后一次机会。
    他带着人借道京北门,想先一步攻破内城和皇城。
    可他本就慢人一步,穆守疆哪会给他机会?
    等燕王紧追慢赶顺着被破的内城门赶到皇城外,皇宫门口的笙旗早已换成了曲字旗。
    万事皆休,燕王输得彻底,只得带着人退回徐州。
    穆酒暂且还顾不上他,因为攻破皇城时,他并没有捉到徐广义,只在皇宫佛堂里发现了躲在神龛下的幼帝。
    幼帝当了多年傀儡,一朝被遗弃,只得惊慌失措的躲起来。
    被发现时还以为自己死定了。
    可那位传闻中凶神恶煞的穆守疆并没有伤害他,只是询问了徐广义的去处。
    原以为这不过十来岁的小少年不可能知道徐广义的部署,没想到他竟然知道一些。
    他这些年状似被徐广义养废了,整日两耳不忘窗外事,上朝时也木木呆呆的,却意外的心有几分成算。
    借着徐广义不把他放在眼里,也没什么防备,屡次偷听他与心腹谈话,得知了他为自己留的后路。
    幼帝带着穆酒找到密道入口,还准确说出了城外出口的位置。
    穆酒当即派出几波人马,一波沿着密道追击,一波快马去到城外堵截,令一波则搜查京都内外城,以防他折返回来以求灯下黑。
    可惜到底是晚了一步,从曲军和燕军同时抵达京郊,徐广义就知道大势已去,一面令人收拾细软准备逃跑,一面亲自出面稳住朝臣和守军。
    等大军入了城,他第一时间带着家小亲信钻进了密道,连不知何时躲起来的小皇帝也没管。
    不过他大势已去,掀不起什么风浪,穆酒派出人马追查后便不再管,而是着手准备迎接曲花间入京的事宜。
    -----------------------
    作者有话说:是谁鱼漂一直动但是拉不上鱼我不说。
    是谁一到钓点就踩到shi我也不说。[爆哭]
    老天都在提醒我认真码字别搞些有的没的。
    第140章 入京
    收到最后一封战报和穆酒的家书后, 曲花间便让人着手开始收拾行李。
    他来到这个世界足足十一年了,还从来没去过京都。
    此次一去,大约就要常住在那里了,要收拾的东西不少。
    在渔湖住了五年有余, 他们一家人的东西既多又杂, 收拾起来十分费神。
    随行的人亦不少, 穆老和曲酌自然是要随家人在一起的。
    除了他们还有管家曲福和儿子一家, 岑欢岑喜两兄弟, 以及两对双胞胎, 还有府中暂无实职的幕僚若干。
    林林总总一大帮子人,热火朝天的收拾起来,其中最为不舍的,要属穆老和曲酌两爷孙。
    ‘老木头杂货铺’即将关张, 穆老和伯雷搞起了停业酬宾, 低价甩卖存货, 每日从早到晚守在铺子里, 与来买东西的熟客们依依惜别。
    而曲酌呢?向来低调的他恳请父亲资助,亲自筹备了一场小宴邀请师长和交好的同窗吃了顿饭,以作告别。
    宴席过后的几日, 他也没有懈怠,虽是办理了退学手续,但还是每日前去听课,下学回来后才收拾行李。
    这孩子一向以两位爹爹为榜样, 素日里过得朴素,穿戴玩物方面倒是没有太多东西要收拾,除了每年家中长辈们给准备的衣饰礼物,便是各式各样的书籍。
    他看书看得杂, 除了正统的四书五经,儒释道三家名篇典籍以外,上至天文星象,下至地理游记,工科农书应有尽有。
    曲花间看着那一箱箱满满当当的书籍,头都要大了,便是他自己也没有看过这么多书,也不知道一个曲酌一个十岁的小孩儿,如何完成这庞大的阅读量的。
    “狸奴,你这书也太多了吧!都看完了?”
    他指着一个装着各种山川游记的箱子,低头看向曲酌。
    曲酌不好意思地抿嘴笑笑,“还没有呢,游记话本算是闲书,我只闲暇时偶尔看一看,还有一半没有看过。”
    一半也不少了,带着杂役过来帮忙收拾的曲宝惊异地翻了翻那些书籍,“小少爷,您这些书都哪里来的啊?也太多了。”
    “经义典史是学院发的,游记杂书是在书局买的,这一箱那些孤本是黄夫子和石夫子借给我誊抄的,哦,还有一些是池夫子送我的。”
    “这些都是你抄的?”曲宝看向曲酌手指着那个箱子,惊叫道。
    “这怕是有几十本吧,得抄多久啊我的天爷!小少爷你怎么不叫小贝帮忙抄?”
    小贝是曲花间专门给曲酌找的小厮兼玩伴,比他大两三岁,也跟着在新学读书,抄抄书是没问题的。
    他性格比曲酌活泼些,在曲府又没受过什么磋磨,与昔年的曲宝差不多,被曲酌当成性子跳脱的小哥哥养。
    听他提起自己,小贝连连叫屈,“小的倒是想帮忙,可少爷不肯呀。”
    曲酌笑了笑,“夫子没限制时间,我便得空抄一些,倒比光用眼睛看记得牢些。”
    “你读书用功是好事,可也要劳逸结合,别一味地读死书,闲暇时玩一玩,或是锻炼身体都是可以的。”曲花间摸摸曲酌梳得一丝不苟的发髻。
    别家大人都是劝孩子用功读书,他却得劝儿子别太用功,传出去怕是要气死许多家有‘逆子’的父母。
    曲酌点点头,“我知道的,干爹教的那套炼体拳法我每日都有练习的,爹爹。”
    曲花间闻言无话可说,但还是叮嘱他要多休息,没事出门和朋友游玩一番,曲酌皆是乖乖点头。
    这孩子,懂事得让人心疼。
    曲花间微微叹口气。
    在湖面结上第一层薄冰的时候,穆酒总算回来了。
    曲花间也部署好渔湖的一切,稍作休整后,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往京都方向出发。
    水榭外,一队装满行李的马车静静停靠在路中间,只等着主人出门来便可以出发。
    红砖铺设的宽阔道路足以容纳六辆马车并排同行,此时却人满为患,路过此处的车马根本无法通行。
    曲花间和家人以及随行的其他人一同走出曲府,见到的便是这番场面。
    渔湖大街上人头攒动,县里县外的百姓天不亮就到了此处,翘首以盼。
    “出来了!大人出来了!”
    离曲府最近的百姓见到人出来,兴奋高呼,很快这个消息就顺着人流往远处传去。
    这些人都是来给曲花间送行的。
    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叫他们知晓曲花间会在今天离开渔湖,并且大概是不会再回来了。
    渔湖县的百姓都是五湖四海汇聚而来的流民,昔日家乡遭遇灾祸,流离失所,是曲大人救了他们。
    给了他们粮食度过灾荒,还让他们有了赖以生存的田地,建设了属于自己的家园。
    这么多年来,来到这里的百姓没有冻死饿死过一人,也没有受过欺压委屈。
    渔湖县美好得像是诗文里的世外桃源。
    这些东西是谁给他们的,百姓们再清楚不过。
    曲大人于他们,是东家,是镇长,亦是再生父母。
    如今他要走,百姓都知道他是奔前程去了,说不定以后还会当皇帝。
    百姓不敢阻拦,但求相送一程,他们带着家中最拿得出手的礼品,想要送给曲大人。
    可任凭大家苦苦劝说,曲大人手下的人都不松口,无论如何也不肯收下这些礼物。
    几位在百姓当中很有名望的乡长被选为代表,从人群中走出来,拱手朝曲花间行礼。
    “大人,听闻您要离开渔湖去往京城,从此山高路远怕是再不得相见,还请大人收下乡亲们的一点心意吧。”
    曲花间看着这一张张朴实的面孔,有些感动。
    自己这多年来的经营,终究还是值得的。
    但他还是婉言拒绝了乡长,“乡亲们这份心意曲某领了,但东西就不拿了,路途遥远,行李太多也是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