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不负所托
“姑娘”
绘夏轻声唤道,眉间凝着化不开的忧色。崔元徵的身子确已大好,连日来面色渐见红润,连带着步履也轻快了许多。可不知为何,绘夏总觉得她家小姐像是换了个人……从前那个会因春花开落而蹙眉,见秋叶飘零便伤怀的崔元徵,如今竟像一尊失了情魄的玉雕,美则美矣,却再无半分鲜活气。
此刻跪在蒲团上的崔元徵,依旧是那个风华绝代的南塘第一美人。可绘夏分明从她叩拜的仪态、诵经的声调里,品出一丝不同寻常的冷寂。当听到小姐低声念出“离爱即无忧,不忧即无畏”时,小丫头终于忍不住上前搀扶:“姑娘方才念的什么?绘夏愚钝,听不明白呢。”
崔元徵浅笑着刮了刮她的鼻尖,眼波流转间似有星子坠落:“这话是说啊……”她故意拖长了调子,正要逗弄这小丫头,目光却骤然一凝。
佛殿外忽然涌入一队官兵,玄甲铿锵作响,惊起满殿香灰。为首之人毫不顾及正在焚香的百姓,粗鲁地推开跪拜的信众,目光如鹰隼般扫过每一张面孔。
“官爷这是何意?”
一位老妪颤声问道,却被一把推开。
崔元徵将绘夏护在身后,素手轻轻按住腰间玉佩。她冷眼瞧着官兵在佛前肆意翻检,香客们战战兢兢地缩在角落敢怒不敢言的样子,一丝不耐悦然脸上。
当搜查至她们主仆身前时,几个官兵的眼神明显变了。那目光在崔元徵脸上流连不去,带着审视与猜度,仿佛在端详一个逃犯。绘夏气得浑身发抖,正要理论,却被自家小姐轻轻按住手腕。
“这位官爷,”崔元徵声音清凌如碎玉,“佛门清净地,何故如此大动干戈?”
那官兵竟冷笑一声:“奉上命搜查要犯,姑娘还是配合些好。”说着便要伸手来碰她肩头。
“放肆!”绘夏再按捺不住,猛地亮出平远侯府的金令,“睁大你的狗眼看清楚!这是圣上亲封的嘉懿郡主,平远侯府的千金!谁敢无礼!”
原本喧闹的佛殿霎时寂静。香客们惊恐地望着那块在烛光下流光溢彩的令牌,又偷偷去瞧那位被冲撞的郡主。但见崔元徵依旧神色淡淡,只轻轻整理了下被扯皱的袖口,仿佛方才的闹剧与她无关。
“原是如此。”她抬眼看向那面色惨白的官兵,唇边漾开一抹浅笑,笑意却未达眼底,“既然如此,本宫便在此静候各位搜查。只盼诸位莫要惊扰了佛祖。”
她说着,转身面向佛像盈盈一拜,香炉里青烟袅袅,模糊了她眼底一闪而过的冷光。
佛堂内香烟缭绕,方才剑拔弩张的气氛尚未完全散去。虽然收到的密令明确指出楼朝赋可能前来南塘投奔崔府,但当真要对上这般煊赫的侯府世家,想到府中还有一位连圣上都要礼让叁分的崇周长公主,这帮官兵只觉得头痛欲裂,无从下手。
更不必说,朝中还有一位担任京兆尹的崔愍琰在上京坐镇。官兵们心知肚明,今日若是敢动这位郡主一根毫毛,此事必会如野火燎原般迅速扩大。届时莫说找不到楼朝赋的踪迹,光是得罪崔家的后果,就足以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撤!”为首的官兵长叹一声,目光复杂地看了眼崔元徵挺直的背影,终是咬牙下了决断。他单膝跪地,抱拳行礼:”惊扰郡主清修,卑职罪该万死,还望郡主海涵。”
崔元徵并未回头,只将手中叁炷清香稳稳插入香炉。青烟袅袅升起,在她清冷的侧脸蒙上一层朦胧的光晕。”诸位也是奉命行事,本宫理解。”她的声音平静无波,却自带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仪,“只是佛门净地,还望各位存几分敬畏之心。”
说罢,她在绘夏的搀扶下缓缓起身,裙裾曳地,环佩轻响。当她转身面对那官兵首领时,一双明澈的眸子如寒潭般深不见底。那官兵对上她的目光,顿时心虚地低下头去,讷讷道:“卑职谨记郡主教诲。”
待官兵们鱼贯而出,一直守在门外的袖春如一阵风般冲了进来。她顾不得礼仪,一把抓住崔元徵的手上下打量:“姑娘可曾受惊?那些混账东西,竟敢在佛前如此无礼!”一向温婉的袖春难得失态,连骂人都带着颤音。
崔元徵轻拍她的手背,唇角微扬:“无妨。不过是些奉命行事的差人,何必与他们计较。”她目光扫过袖春泛红的眼眶,语气柔和了几分,“你看我这不是好好的?”
绘夏在一旁噗嗤笑出声来:“姐姐方才没瞧见,那些官兵被姑娘一个眼神就吓得跪地求饶的模样,当真解气得很。”
袖春这才松了口气,却仍心有余悸:“幸好姑娘无事,若是千金贵体教这帮混账损伤分毫,整个侯府必教他们好看。”
崔元徵淡淡一笑,目光掠过佛堂中央的鎏金佛像。香炉中的青烟依旧袅袅升起,在她纤长的睫毛上投下细碎的影。她优雅地整理着衣袖上并不存在的褶皱,语气平静无波:”事可办妥了?”
阳光透过雕花木窗,为少女周身镀上一层圣洁的金边。此刻的崔元徵宛如一尊不可亵渎的玉雕,连衣袂的每一道褶皱都透着凛然不可侵犯的高贵。
袖春闻言,正在为她整理披风的手微微一顿。她抬起脸,面上绽开一个带着狡黠的笑,将暖炉轻轻塞进崔元徵手中:“不负姑娘所托。”
佛堂内香烟缭绕,檀香的气息裹挟着陈年木料的味道,在空气中缓缓流淌。阳光透过雕花木窗斜斜地洒入,在青石地板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几何图形。崔元徵静立在佛前,身形挺拔如竹,袖口精致的缠枝莲纹在光线下若隐若现。
袖春侍立一旁,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自家姑娘清冷的侧脸上。这个自幼便陪伴在侧的侍女,从未对那个心思深沉的崔愍琰有过半分好感。想起这些年那人为了仕途,将病重的姑娘和偌大的侯府抛之脑后,袖春就不由得攥紧了手中的帕子,指节微微发白。
“船票已定,四月二十启程。”袖春压低声音,向前迈了半步,“按姑娘吩咐,已通过茶商的路子,将两封密信分别送往上京。”她的声音虽轻,却在寂静的佛堂中格外清晰。
崔元徵轻轻颔首,纤长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暖炉上精致的刻花。这一招借刀杀人,虽非布局已久,却也绝非临时起意。只是如今的心境,早已与往日大不相同。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那是一个闷热的夏日午后,崔愍琰难得回南塘省亲,却仍公务缠身。他将她哄睡后,便去了书房处理公文。她醒来后,想着去给他送些茶点,却无意中在书房外听见了他与心腹的对话。
“大人,此案涉及皇后族人,若是深究下去,恐怕......”
“不必深究。”崔愍琰的声音冷静得可怕,“将证据处理干净,就当什么也没发生过。”
绘夏轻声唤道,眉间凝着化不开的忧色。崔元徵的身子确已大好,连日来面色渐见红润,连带着步履也轻快了许多。可不知为何,绘夏总觉得她家小姐像是换了个人……从前那个会因春花开落而蹙眉,见秋叶飘零便伤怀的崔元徵,如今竟像一尊失了情魄的玉雕,美则美矣,却再无半分鲜活气。
此刻跪在蒲团上的崔元徵,依旧是那个风华绝代的南塘第一美人。可绘夏分明从她叩拜的仪态、诵经的声调里,品出一丝不同寻常的冷寂。当听到小姐低声念出“离爱即无忧,不忧即无畏”时,小丫头终于忍不住上前搀扶:“姑娘方才念的什么?绘夏愚钝,听不明白呢。”
崔元徵浅笑着刮了刮她的鼻尖,眼波流转间似有星子坠落:“这话是说啊……”她故意拖长了调子,正要逗弄这小丫头,目光却骤然一凝。
佛殿外忽然涌入一队官兵,玄甲铿锵作响,惊起满殿香灰。为首之人毫不顾及正在焚香的百姓,粗鲁地推开跪拜的信众,目光如鹰隼般扫过每一张面孔。
“官爷这是何意?”
一位老妪颤声问道,却被一把推开。
崔元徵将绘夏护在身后,素手轻轻按住腰间玉佩。她冷眼瞧着官兵在佛前肆意翻检,香客们战战兢兢地缩在角落敢怒不敢言的样子,一丝不耐悦然脸上。
当搜查至她们主仆身前时,几个官兵的眼神明显变了。那目光在崔元徵脸上流连不去,带着审视与猜度,仿佛在端详一个逃犯。绘夏气得浑身发抖,正要理论,却被自家小姐轻轻按住手腕。
“这位官爷,”崔元徵声音清凌如碎玉,“佛门清净地,何故如此大动干戈?”
那官兵竟冷笑一声:“奉上命搜查要犯,姑娘还是配合些好。”说着便要伸手来碰她肩头。
“放肆!”绘夏再按捺不住,猛地亮出平远侯府的金令,“睁大你的狗眼看清楚!这是圣上亲封的嘉懿郡主,平远侯府的千金!谁敢无礼!”
原本喧闹的佛殿霎时寂静。香客们惊恐地望着那块在烛光下流光溢彩的令牌,又偷偷去瞧那位被冲撞的郡主。但见崔元徵依旧神色淡淡,只轻轻整理了下被扯皱的袖口,仿佛方才的闹剧与她无关。
“原是如此。”她抬眼看向那面色惨白的官兵,唇边漾开一抹浅笑,笑意却未达眼底,“既然如此,本宫便在此静候各位搜查。只盼诸位莫要惊扰了佛祖。”
她说着,转身面向佛像盈盈一拜,香炉里青烟袅袅,模糊了她眼底一闪而过的冷光。
佛堂内香烟缭绕,方才剑拔弩张的气氛尚未完全散去。虽然收到的密令明确指出楼朝赋可能前来南塘投奔崔府,但当真要对上这般煊赫的侯府世家,想到府中还有一位连圣上都要礼让叁分的崇周长公主,这帮官兵只觉得头痛欲裂,无从下手。
更不必说,朝中还有一位担任京兆尹的崔愍琰在上京坐镇。官兵们心知肚明,今日若是敢动这位郡主一根毫毛,此事必会如野火燎原般迅速扩大。届时莫说找不到楼朝赋的踪迹,光是得罪崔家的后果,就足以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撤!”为首的官兵长叹一声,目光复杂地看了眼崔元徵挺直的背影,终是咬牙下了决断。他单膝跪地,抱拳行礼:”惊扰郡主清修,卑职罪该万死,还望郡主海涵。”
崔元徵并未回头,只将手中叁炷清香稳稳插入香炉。青烟袅袅升起,在她清冷的侧脸蒙上一层朦胧的光晕。”诸位也是奉命行事,本宫理解。”她的声音平静无波,却自带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仪,“只是佛门净地,还望各位存几分敬畏之心。”
说罢,她在绘夏的搀扶下缓缓起身,裙裾曳地,环佩轻响。当她转身面对那官兵首领时,一双明澈的眸子如寒潭般深不见底。那官兵对上她的目光,顿时心虚地低下头去,讷讷道:“卑职谨记郡主教诲。”
待官兵们鱼贯而出,一直守在门外的袖春如一阵风般冲了进来。她顾不得礼仪,一把抓住崔元徵的手上下打量:“姑娘可曾受惊?那些混账东西,竟敢在佛前如此无礼!”一向温婉的袖春难得失态,连骂人都带着颤音。
崔元徵轻拍她的手背,唇角微扬:“无妨。不过是些奉命行事的差人,何必与他们计较。”她目光扫过袖春泛红的眼眶,语气柔和了几分,“你看我这不是好好的?”
绘夏在一旁噗嗤笑出声来:“姐姐方才没瞧见,那些官兵被姑娘一个眼神就吓得跪地求饶的模样,当真解气得很。”
袖春这才松了口气,却仍心有余悸:“幸好姑娘无事,若是千金贵体教这帮混账损伤分毫,整个侯府必教他们好看。”
崔元徵淡淡一笑,目光掠过佛堂中央的鎏金佛像。香炉中的青烟依旧袅袅升起,在她纤长的睫毛上投下细碎的影。她优雅地整理着衣袖上并不存在的褶皱,语气平静无波:”事可办妥了?”
阳光透过雕花木窗,为少女周身镀上一层圣洁的金边。此刻的崔元徵宛如一尊不可亵渎的玉雕,连衣袂的每一道褶皱都透着凛然不可侵犯的高贵。
袖春闻言,正在为她整理披风的手微微一顿。她抬起脸,面上绽开一个带着狡黠的笑,将暖炉轻轻塞进崔元徵手中:“不负姑娘所托。”
佛堂内香烟缭绕,檀香的气息裹挟着陈年木料的味道,在空气中缓缓流淌。阳光透过雕花木窗斜斜地洒入,在青石地板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几何图形。崔元徵静立在佛前,身形挺拔如竹,袖口精致的缠枝莲纹在光线下若隐若现。
袖春侍立一旁,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自家姑娘清冷的侧脸上。这个自幼便陪伴在侧的侍女,从未对那个心思深沉的崔愍琰有过半分好感。想起这些年那人为了仕途,将病重的姑娘和偌大的侯府抛之脑后,袖春就不由得攥紧了手中的帕子,指节微微发白。
“船票已定,四月二十启程。”袖春压低声音,向前迈了半步,“按姑娘吩咐,已通过茶商的路子,将两封密信分别送往上京。”她的声音虽轻,却在寂静的佛堂中格外清晰。
崔元徵轻轻颔首,纤长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暖炉上精致的刻花。这一招借刀杀人,虽非布局已久,却也绝非临时起意。只是如今的心境,早已与往日大不相同。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那是一个闷热的夏日午后,崔愍琰难得回南塘省亲,却仍公务缠身。他将她哄睡后,便去了书房处理公文。她醒来后,想着去给他送些茶点,却无意中在书房外听见了他与心腹的对话。
“大人,此案涉及皇后族人,若是深究下去,恐怕......”
“不必深究。”崔愍琰的声音冷静得可怕,“将证据处理干净,就当什么也没发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