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巅峰学霸 > 巅峰学霸
错误举报

巅峰学霸 第466节

    所以理论上他跟乔喻探讨七月能力的时候,这小家伙都能听到。
    以前还不觉得,但此刻田言真突然有种一直被监听的感觉。
    说实话,很不适应。
    毕竟以前七月大多数时候都是静默的。
    他不主动使用,这东西也不会突然跳出来。今天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那个,田导,七月不是在您那边说话。是我这边把通话权限也丢给七月了。
    您知道的,自省跟七月的关系不错。每次跟我打电话还要跟七月聊几句。
    他总说家里那台电脑里的七月太严肃了,小家伙更喜欢跟我电话里的七月聊天。」
    乔喻一句话让田言真有些错乱了。
    自己果然是老了的感觉愈发强烈。
    毕竟他是真的有些无法接受现在这些新兴事物了。
    比如他现在根本搞不清楚为什么电脑里的七月跟手机里的七月有区别。
    理论上来说两者的本体都是一样的。换个设备就能换种性格?
    很快乔喻的话又让田言真想到了一种可能。
    当乔自省这一代人从出生起就在七月这样的人工智能陪伴下长大,他们的思维跟行为模式是否会直接受到人工智能的影响?
    这是好是坏?又对人类文明发展有什么影响?
    一时间田言真突然感觉有些头疼。
    果然还是老了啊!
    任何问题只要一深想,就会感觉到脑细胞不太够用了。
    「哎·我搞不懂这些了。如果可以的话,回头还是做个说明吧。
    你这道题还是偏难了!而且距离你这次报告会举办只剩下五天时间,考虑到很多国外的数学家还需要订往返机票。
    可能最终能有两、三百人到场。我听小郑说这次报告会可是按照两千位专家的规模做准备的。」
    听到这番话,乔喻立刻答道:「没事儿的,田导。两、三百人也好,七、八百人也好都无所谓。
    咱们现在也不需要那么多人来撑场面了。只要来的人都是有真材实料的,大家一起小范围讨论说不定收获更大。
    而且百年大讲堂也是有小厅的。我的想法是先按照两千人做准备,最后来多少算多少。
    反正现在燕北大学有钱,也不在乎浪费点。况且也浪费不了多少,最后一天确定人数了再做准备就好了。
    七月的情况暂时还是不要公布为好。毕竟您也知道的,七月目前还在实验阶段,我们数据都还没收集全呢。」
    乔喻的理由也很充分:过于先进,所以暂时不便对外展示。
    田言真默默地想了想,然后长叹一声道:「哎,我终究是老了。考虑也不如之前那么全面了。
    行吧,这是你的事情。你自己看着办就好。不过私底下还是把几位前辈都请来。
    真让他们开口去向后辈讨教,怕是面子上挂不住。如果因为没解出题目没能来也更不好。他们中很多人之前也帮助过你。」
    乔喻立刻答道:「还是您考虑的周到。不如这样,您等会给我一份名单,回头我让郑叔诚挚邀请他们来参加这次报告会。」
    「好吧,先挂了。」
    办公室里,乔喻挂了电话,歪着头看着电脑出神。
    很快旁边电脑音箱就发出萌萌的童音。
    「哎呀,七月是不是又做错事了啊,乔爹。」
    乔喻笑了笑,开口答道:「不算做错事。起码你的逻辑是没错的。参加这次报告会本就需要一定的基础。
    如果对于元数学体系的根基没有足够的了解,来了也是白来。出于节省双方时间提高沟通效率等等考虑,出一道题来做筛选其实挺好。」
    「那田老爷爷为什么觉得这样不妥当?」
    「数学家也要讲人情世故的嘛!这方面内容应该还没接入数据库。
    等以后专门给你接入一个数据库你就明白了。人总是有亲疏远近之分的。
    国家、民族、集体、家庭社会生物的共性。只要有社交,就会分亲疏远近。
    另外还有人类还有爱憎的情绪。接入数据库之后你可能会喜欢某类人,厌烦另一类人—这些都有可能。
    最复杂的还是,你喜欢的大群体里会出现你讨厌的人。你讨厌的大群体里又可能会出现你喜欢的人!
    所以作为人工智能,我一直觉得你最好还是不要有爱憎的情绪。否则可能干扰你的决策树。
    这也是一直没有给你接入相关系统的原因。我不太肯定拥有爱憎感之后你的决策跟效率是否会受到影响。」
    「哦吼—?人类还真是一种思维模式极为复杂的智慧生物呀。」
    「谁说不是呢?」乔喻随口应付了句。
    不过他已经在思考,是否应该给七月接入相关的情绪数据库了。
    一套能够模仿类人情感的数据库框架了,这样再接触类似的问题就会有更完美的应对。
    七月是的设计初衷是通用人工智能嘛,自然应该功能越强大越好。
    乔喻心里想着··
    第349章 这就是我最近几年正在做的!
    对于还是要他来帮七月擦屁股这件事情,郑希文是有预料的,只是完全没想到会是这种方式。
    因为他想不出为什么电脑出一道数学题竟然能把许多世界顶级的数学家都给难住。
    虽然这些数学家可能大都年纪比较大了,思考问题不太可能像年轻时那么快速敏锐,
    但这些数学家可都带了很多学生的。
    对此乔喻跟郑希文的解释是:「时间太紧了。其实题目也没那么难,如果能有两周左右时间,他们应该都能把最终解求出来。
    但我的报告会在七天后,他们看到七月邀请函的时间大概都要过去一天,在飞机上还要大概一天。
    再加上还要提前订机票什么的,所以最多只有四天时间去解决这个问题。的确是有些强人所难了。」
    虽然这个解释还是很中肯的。但终究说一千道一万,这些数学家终究是被七月给难住了。
    郑希文想过人工智能发展到最后可能会战胜许多岗位。
    但他从没想过这东西能难住数学家。毕竟构建七月的数学理论可都是数学家研究出来的。
    所以虽然七月又给他惹了些麻烦,但他是真越来越不敢小看七月了。
    毕竟这玩意儿都会出数学题了,这代表着七月已经有资格鄙视他了主要是跟乔喻在一起待的久了,很容易就会想起曾经高中阶段,被数学支配的恐惧。
    现在跟七月沟通,也会不自觉回想起学函数、导数、圆锥曲线时,怎么都弄不明白的苦恼最近互联网上又开始流行玩什么抽象。每次看到这些内容,郑希文都想建议那些喜欢抽象的网友去随便找一本讲函数的数学书看看。
    那里面讲述的内容才真叫抽象。都不需要看太高深的部分,甚至不涉及高数。
    了解下复合函数、分段函数、极值、最值问题这些东西就行了。
    比如探究一下为什么0.9的循环等于1。
    大概是对于七月又多了一层滤镜,所以这次郑希文配合工作非常积极。
    只用了一天时间就照着田老发来的名单,把该邀请的人都邀请到了。
    这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一来,这些数学家在世界各地,加上时间比较紧张,所以最好还是通过最直接的方式联系,而不是通过邮件,所以还得考虑时差。
    二来,还得配合七月的出题考核。所以有些话要说得很委婉,总不能伤了这些数学家的自尊心—
    总之,七月不但擅长出数学难题,更擅长给郑希文出一些工作上的难题,
    好在这次郑希文是真没什么怨言。主要是他有种预感。
    能证明他比七月强的机会不多了。等七月再成长个半年一年的,说不定他就没这种机会证明自己了在报告会一天前,临时成立的组委会确认了这次到访乔喻报告会的名单,总计1237
    人。
    其中有八百三十八位数学家,其他的则是随行的学生跟数学家的助手们。
    这个数字比预计中要少了大概一半,不过也无所谓了。
    七月既然选择了用出题筛选的方式来发送邀请函,自然得有效果。
    能看到七月后台决策过程的郑希文很感慨。
    在规定时间内仅有五百七十三位数学家是靠解决这个问题才拿到邀请码的。
    当然五百多位数学家是否独立解决问题还存疑,
    毕竟这属于开卷考试,还没有监考老师的。
    很多数学家之间本就有着极多交流。虽然鉴于规则,可能不会直接给出答案,但将关键步骤的思路以讨论的形式说一下,也是有可能的。
    郑希文还知道,另外还有七百多位数学家大概是得出了错误的答案。
    这个统计数字是组委会那边的数据。
    因为大概就有这么多数学家直接打电话到燕北国际数学研究中心这边来询问他们明明已经解开了题目,并按照提示给谜底邮箱发了邮件,却没有回复。
    说实话,如何安抚这些题目做错的数学家也是一件很伤脑筋的事情。
    尤其是当这些数学家有着一种蜜汁自信,总觉得自己不可能错的时候。
    好在这种事情就不需要郑希文负责了。
    这么多年了,研究中心这边负责处理这方面问题的老师都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
    而且这时候也显出人情世故的好处了。
    那些一直坚持自己肯定是对的,就算错了也是题目有问题的人,只要听到这边报出几个已经解题成功,并收到邀请函的数学家名字,大都会偃旗息鼓毕竟大家都是聪明人。拥有数学家这个头衔的人,跟蠢绝对沾不上边,最怕的还是有些人聪明得过头了。
    总之不管如何,这次临时决定的报告会还是按时准备好了。
    虽然时间紧张了些,但大家都已经习惯了乔喻这种突然就要宣布大事件的节奏。
    所以一切都是有条不素的进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