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文学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错误举报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791节

    尤其是六十年代,家家户户采来当菜吃,甚至当粮食吃。
    王喜东叮嘱道:
    “那你回去以后,就拿折耳根煮水,给你娘喝,里面稍微放点盐。鱼腥草具有清热解毒功效,有一定的抗菌、抗炎作用,喝了对你娘好。”
    发热就容易导致电解质紊乱,偏偏生病的人不喜欢吃东西喝水,这样会加剧病情。
    农村人说发烧,最后烧死了,其实就是因为脱水或者电解质紊乱导致。
    到这一步,去了城里的大医院一输液,纠正脱水和电解质,很快就能恢复。
    但在农村,几乎是死路一条,因为补液和补电解质都有一套严格的公式,医生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这在农村是不可能办到的。
    王喜东这又是头孢,又是鱼腥草,就是典型的中西医结合了。
    历史上的赤脚医生培训时间是2个月,因为需要培训大量的中药知识,非常复杂,非常耗时。
    但林三七版《赤脚医生手册》主要是以西药为主,治病变得相对简单,培训时间也被压缩在了1个月。
    之所以没有删除复杂的中药知识,这是因为林三七有顾忌。
    万一西药供应不及时,或者交通运输线断了,那赤脚医生怎么办?难道不看病了?
    所以学习基本的中医知识,抄几个经典的常用方子上去做为备用,这也是赤脚医生的基本要求。
    老太太拿到药片后,紧张地问道:
    “阿东,要多少钱啊?”
    王喜东对着话筒笑呵呵道:
    “头孢1元钱,布洛芬3角6分,再给5分钱挂号费,你一共给我1元4角钱吧。”
    哗~~~现场一听这个数字又炸了。
    各大医院的院长们觉得太便宜了,这哪里是看肺炎,分明就是看了一个普通感冒嘛。
    而绝大多数村民们还是觉得太贵了,1元4角钱,相当于是7斤大米或者2斤肥肉,再拌些野菜,都可以吃一个月了。
    黄阿友和弟弟一听,却是松了口气,从口袋里掏出一堆散钱来,一个个数了起来。
    王喜东这时候拿着话筒,对周围的村民说道:
    “阿友妈这是肺炎,比较重,所以收费贵了一点,而且贵就贵在头孢这只消炎药上。
    如果是普通感冒,只要拿两天药就行了,一两毛钱就够了,大家不要怕看不起病。
    另外,如果实在没有现金,你给我等价的粮食,大米、番薯、玉米都可以,也可以抓点野鸡野兔之类,或者弄点鱼都行。
    实在不行,挖点中草药也可以,天无绝人之路,咱们活人总不能让尿憋死不是?
    我们赤脚医生也不会拒绝实物,毕竟我们的第一责任是治病救人,大家只要不让我们亏本就行。”
    王喜东这个表态非常重要,几部摄像机都全部记录进去了。
    李部长一听,激动得一拍大腿:
    “好,这个办法好,农民穷啊,真的没钱。但是再没有钱,弄点粮食或者野味,我相信大多数农民总做得到的,这样就解决了药费难题。”
    旁观的领导们一听,也觉得这个政策好:
    “对呀,再穷,家里总有点东西的。”
    “借钱借不到,去亲戚或者村里借点棒子面总有的。”
    “哪怕是河里抓点鱼,挖点泥鳅,如果一点都没有,说明这人要么人际关系差,要么太懒了。”
    但也有部分人反对:
    第944章 王喜东行医发财
    但也有部份人反对:
    “这样也不行呀,都是实物,赤脚医生哪来的钱去进货买药?”
    “东西多了,赤脚医生也吃不完呀,像鱼这样的是会死的,死了就不值钱了。”
    “以物易物,这算不算是社会倒退了?有没有违反国家政策?”
    林三七听到大家不同的议论,站起来解释道:
    “给物资抵医药费,这其实是一个无奈的折中办法。
    刚刚如这位同志所说,这里面有一个问题,赤脚医生如果收不到钱,收到一大堆粮食或者野味、药材怎么办?
    毕竟赤脚医生进药是要付钱的,加上他们也要生存,也要养活一家老小,所以如何将收到的物资转变成现金、各类票证,这是一个难题。
    安都县这里不成问题,因为都是少数民族,允许他们将自己的粮食或者野味拿到街上去卖,这是国家对少数民族的照顾,赤脚医生可以将物资变现。
    但其他地区的赤脚医生如何变现,这需要国家给他们开个小口子,只要证明物资是老百姓抵扣的药费,就要允许赤脚医生上市销售变现。”
    旁边的章副部长笑了,提醒道:
    “三七同志,你这个担心不怕,你不要忘了,城里都有收购站,或者供销社。这些地方都是可以收购农民手里的物资的,虽然价格低了点。
    另外,如果只是农民卖一些自家产的土特产,比如一把菜,或者两个鸡蛋什么,这个其实抓得不严。
    现在抓的主要是投机倒把的小商小贩,职业做买卖的这批人,普通农民并不在此列,一般抓了也会放掉。”
    林三七一听便放心了,心想天无绝人之路,好歹留了一个小口子。
    其实还有一个变现的方法,就像很多同人文里那样,现在大中型企业都有自己的采购部。
    像易中海、傻柱他们的红星轧钢厂里就有“采购处”,因为计划物资紧张,允许工厂自己下乡去收购物资。
    这种厂矿企业的收购,价格会高于供销社,同时还会给予农民一定的粮票布票火柴票之类的票证。
    这其实也是赤脚医生得到变现的一个途径,一个想卖,一个想买。
    李部长则想得更远,若有所思道:
    “等我回首都,跟领导讨要一个政策,在全面推广赤脚医生计划的时候,在文件里正式写清楚,赤脚医生可以收取农民的各类土特产当药费。
    同时,允许赤脚医生将收到的物资平价出售,可以出售给供销社,也可以自己出售给私人。只要限制赤脚医生,不准高价出售,不准投机倒把就行。”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有第二个病人上去瞧病了。
    就看到这个病人是被两个壮小伙抬上去的,右腿外侧用一件脏衣服包着大腿,一路走,一路滴血。
    明显是个外伤,而且伤得不轻,病人脸色都有些苍白了。
    “阿东大夫,快,我弟弟上山砍柴摔下来,割破大腿肉了。”
    王喜东一听,赶紧脱了自己身上的白大褂,就怕被污染了,然后直接徒手开始解病人腿上的衣服,也不管污不污染。
    “赶紧躺下,我先看下伤口。”
    本来这个环境医生应该是要载橡胶手套的,但赤脚医生哪有这个条件?
    旁观的医生们还好,见惯了血淋淋的场面,但围观看八卦的群众们却激动了,一个个伸长了脖子。
    脏衣服被解开,血涮一下流了出来,流得满地都是,大家看到了一个大约15公分的大口子血淋淋出现在大家面前。
    村民有经验的人一瞧,一个个都扼腕叹息起来:
    一个老头叹息道:“啊呀,这伤口太大了,愈合不了了。”
    旁边有人无所谓道:“愈合不了就愈合不了呗,大不了留下一个疤,男的还怕难看啊?”
    老头白了一眼:
    “你瞧瞧这伤口,又大又脏,里面都是泥土和碎叶,这样的口铁定发炎,发炎了就是一个死。”
    轰~~~周围听到这话的人,一个个都激动起来了:
    “对呀,我爹当初就是伤口发炎,拖一个月就死了。”
    “赶紧用清水洗呀,这群人没脑子。”
    “你才没脑子,伤口用清水洗,越洗越会感染,咱们这水里据说都是细菌寄生虫。”
    老百姓们议论纷纷,一个个当起了事后诸葛亮。
    王喜东一瞧这伤口反而心中松了一口气,因为他初步检查了一下,发现只是皮肉割开了,但里面的肌肉并没有损伤。
    这种浅表伤口,他有信心处理。
    但为了对病人负责,王喜东还是看向了一旁边的宝安县派过来的指导老师俞医生。
    “俞老师,您给把把关?”
    俞医生蹲下来,用钳子翻看了一下,这才点头道:
    “小王,你的判断没问题,只要缝合起来就行。就算是里面的肌肉断了,一般也可以缝起来,至少有一半成功可能,不要怕。”
    王喜东听了重重点头,然后开始准备工具了。
    就见他拿出一瓶生理盐水,开始冲洗进病人的伤口来,痛得叫得死去活来,但伤口很快便干净起来,鲜血还在涌出来。
    王喜东轻骂了一句:
    “黄浩,忍着点,这还是盐水,后面的碘伏更痛。你想要活命就不要动。”
    黄浩的两个哥哥也赶紧按住小弟,一边安慰道:
    “小弟,你也是运气好,现场全国的名医生都来了,阿东处理不了也不会让你死的,你一定要坚持住。”
    林三七听了心想,这农村人也聪明,知道有人保底,不怕治不好。
    但今天是给赤脚医生的公开考试,旁人是不会插手的,否则这“地竹经验”怎么推广全国呢。
    王喜东接着又拿出碘伏,拧开瓶盖,直接冲洗了上去。
    旁边一个院长奇怪问道:“林部长,这个消毒液是什么?我闻了不像是碘酒呀。”
    林三七解释道:
    “这个叫碘伏,更先进,杀灭微生物更给力。不像碘酒里面有酒精,还需要脱碘,还不能用于破损皮肤。大家放心,我们以后会在全国推广的。”
    另一个大院长自嘲道:
    “我们大医院还没用到,赤脚医生先用到了,林部长为这个乡村医生计划真是煞费苦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