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文学 >鉴昭行 > 鉴昭行
错误举报

鉴昭行 第425节

    “小清儿,你可知自己在说什么,此事搞不好会挑起两国的战争!”陆南月理智尚存。
    林知清摇了摇头:“南月,即便我们不做什么,战争也避免不了。”
    “我怀疑京中除了镇远侯府,还有吃里爬外的卖国贼,但这并不重要。”
    “只要我们动作快,那便来得及!”
    陆南月来不及震惊,因为马车很快就到了林家。
    林知清第一时间去了林家祠堂,没人知道她干了什么。
    但从祠堂出来以后,林知清召集了林家人,又让林泱泱去联系了其他和亲的贵女。
    风雨欲来,这注定不是个平凡的日子。
    ……
    入夜,四方馆之内依旧歌舞升平。
    大梁使臣左拥右抱,纵情声色。
    他马上就要回朝了,当然得好好享受一番。
    雨声太大,甚至压过了歌舞声,也将有人在房顶游走的声音遮掩了个彻底。
    与此同时,京中各位高官府邸的大门被一一敲开。
    御史中丞王渊被雷声惊醒,刚直起身子,便听到下人来报,林知清来了!
    夜半三更,王渊皱眉,林知清又要闹什么幺蛾子?
    他套上衣物,撑伞出了门。
    王淑仪已经先他一步到了府门口。
    王渊刚要教训王淑仪,可眼前的情形却叫他吃了一惊。
    “你,你,你这是作何?”王渊看着披麻戴孝的林知清,语气中有些不知所措。
    林知清手中捧着林从戎的牌位,恭恭敬敬叩首,随后才张口道:
    “王大人,我林家满门忠烈,上对得起皇天后土,下对得起百姓佃农。”
    “如今大梁欺辱至此,若我大盛始终畏畏缩缩,那今日不灭,明日也终会灭。”
    “恳请王大人同我一起去往午门,说服皇上,收回成命。”
    雨水淅淅沥沥打在林知清的脸上,可王渊却清晰地看出了她脸上的坚定。
    王渊还没能反应过来,王淑仪便扑通一声跪在了林知清身旁。
    她们竟如此不管不顾!
    王渊该骂一句放肆,可林知清的话字字泣血。
    最终,他什么都没能说出口。
    第506章 男儿不保家卫国,我们女子上!
    次日,大雨转为小雨,和亲圣旨也已经传遍了整个盛京城。
    众人都等着看和亲仪仗,盛京城万人空巷,全都去了天坛凑热闹。
    天坛之上,铅灰色天幕压着连绵的驼铃,朱红鎏金的和亲车架停在灞桥驿外。
    十二匹白驼分两列跪伏,驼峰上缚着的织金锦袋垂出半角青金石佩,风一吹就蹭着驼毛轻响。
    城楼之上,太子带着文武百官分列两旁,正注视着底下的场景。
    吉时快到了。
    可大梁使臣却迟迟未到场,太子高居上位,神色不显。
    陆淮和林十安看着太子的侧脸,面上毫无表情,想到林知清昨夜说的话,不由得眯了眯眼睛。
    王公公翘首以盼,在看到大梁使臣之车驾时,终于松了一口气,朝着下头摆了摆手。
    很快,锣鼓喧天,气氛热烈。
    大梁使臣却迟迟不下马车。
    一阵冷风吹过,王公公皱眉,朝着身旁的小太监使了一个眼色。
    小太监会意,快速移动到大梁的车架旁,他跪倒在地:“使臣大人,吉时已到。”
    话音落下,马车中的人还是没有任何反应。
    小太监急了,再次开口,却依旧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周围的人察觉不对,纷纷开始议论了起来。
    可城楼上的文武百官却比想象中的要安静。
    王公公见太子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朝着小太监抬了抬手。
    小太监只好起身,拉开了车门。
    可当看到车门里头的场景之时,他身体一颤,不受控制地滚下了马车。
    随着他的动作,“砰”的一声,马车自中间到四周,以极快的速度裂了开来。
    车内只有一个人,大梁使臣!
    但他口不能言,因为他整个人都是被绑着的。
    他的眼神充满惊恐,看向四周的眼神是愤怒,是不解。
    底下的百姓一片哗然。
    “这是怎么回事?怎么有人将使臣绑了?”
    “绑得好,老子早就看这群大梁人不顺眼了!”
    “你们瞧见方才那太监卑躬屈膝的样子了吗,报纸上说得对,这样下去以后怕是连我们都得对大梁人卑躬屈膝了。”
    “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干得漂亮!”
    随着百姓的声势越来越高涨,太子身旁的王公公眼睛瞪大,实在不知该作何反应。
    可太子却仿佛早有预料一样,盯着门口。
    他在等!
    等谁?
    王公公心神震颤,顺着太子的目光往前看去。
    可这一看,入目皆是一片缟素,为首的人是——林知清!
    “来人,来人!”王公公察觉不对,立刻叫起了人。
    可太子却抬了抬手,阻止了他的动作。
    王公公一时之间愣住了。
    林十安同陆淮对视一眼,对太子的表现也有些意外。
    城楼之下,林知清怀抱林从戎的牌位,遥遥看着城楼之上的太子,毅然决然跪了下去。
    她这一跪,身后跟着的人也全都跪了下去。
    林知清垂首叩地,额头抵着冰凉的砖面,声音却没半分颤意:
    “臣女林知清,携京中三百二十七名女子,跪请殿下收回成命——我们拒不和亲!”
    “请殿下收回成命,我们拒不和亲!”
    林知清抬手抹去额角沾的尘土,目光扫过城楼上垂落的旌旗,落在太子身上:
    “昨日接到圣旨以后,臣女翻遍了家中藏的《大盛会要》,从太祖定鼎到先皇在位,上头一共写了十七次和亲。”
    “最短的三年,最长的五年,可从未有一次是同大梁和亲。”
    “因为大梁同我们大盛乃是天生的死敌。”
    “殿下说和亲能换二十年安稳,可二十年之后呢?”
    “再送一批姑娘去填那风沙?臣女今日带她们来,不是要违逆圣意,是想问问城楼上的大人们……”
    她猛地抬头,眼神从一张张熟悉或陌生的面孔上扫过:
    “当年先父镇守雁门关,箭险些穿了肺也没退一步,当时的他定然想不到,如今我们要将好好的姑娘送给手下败将,维系和平。”
    她身后的女子们身姿笔挺,面色坚决。
    林知清再度开口:
    “大盛的安稳,该是将士们在战场上打出来的,不是姑娘们用嫁妆和眼泪换的。”
    “若是大盛的将士们不愿冲锋陷阵,我等女子可披麻戴孝,亦可披坚执锐。”
    “那五座城池我们可亲手拿回来!”
    “臣女言尽,只求殿下——让盛京的柳,能好好长在盛京的土里。”
    她的这番话一出口,万籁俱寂。
    但很快,百姓中有女子抹了抹眼泪。
    哭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身影前赴后继,加入了林知清的队伍。
    “一寸山河一寸血!”
    林知清站立于最前方,声音清冷而坚定:
    “若是你们男儿不敢保家卫国……”
    “我们女子上!”
    其声斩钉截铁,有视死如归之气魄。
    男子不保家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