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文学 >鉴昭行 > 鉴昭行
错误举报

鉴昭行 第128节

    况且他和林十安去刘家的目的不纯,又十分危险。
    林知清若是知道,多半是不会同意他们过去的。
    想到这一层,陆淮刚想拉一拉林十安,示意他别说漏嘴。
    可因为对林知清的信任,再加上林十安觉得林知清同他们的目的地是同一个,他的嘴比脑子快:
    “没错,我们正准备去刘家,看看能不能找机会将那刘邙活捉了,擒贼先擒王嘛。”
    陆淮的手僵在了半空中。
    林十安不但说了,还说得干干净净。
    林知清的脸色在听到这番话时,渐渐沉了下来。
    这一回,不用陆淮提醒,林十安也注意到了这一点。
    他抿了抿唇:“知清,你……你怎么了?”
    “堂兄。”林知清的语气都变了:“他们应当已经将昨夜发生的事同你说了。”
    “那刘府不仅仅有高手坐镇,还有催眠阵加持,活脱脱就是一个魔窟。”
    “若没有懂鉴心学的人同去,一般人定然是有去无回的,你为何要拿自己的安危去冒险?”
    “知清,我同陆兄商量过了。”林十安的神色很是坚定:
    “春姨娘已经死了,做不成证人,但刘邙还活着。”
    “我们若是将人绑了,让他亲自说出这一切,到时候大理寺肯定不会越过刘邙处决四叔的。”
    他的想法是对的,但过程却错到离谱。
    “我问你,你有几分把握?”林知清鲜少在堂兄面前露出那种略微有些生气的目光。
    林十安被这目光一刺,也知道自己有些鲁莽了,语气一下子便沉了下去:
    “五分。”
    听到这个数字,林知清摇了摇头:“你太小看刘邙了,他不是傻子,认为我们吃了大理寺的闭门羹就高枕无忧了。”
    “更何况我们还将他布下的催眠阵全部都破解了,以他谨慎的性格,定然会重新再布置一遍。”
    “更何况,我们都能想到他是唯一的破局关键,你觉得他会想不到吗?”
    林知清一连点出了好几个反驳的点,林十安一时之间有些说不出话来。
    陆淮默默侧了侧身体,可还没动几下,林知清就将目光转向了他:
    “我堂兄没有见识到那催眠症的凶险之处,但陆淮你是知道的。”
    “你差点就被那个白发高手给伤到了,刚出龙潭又要进虎穴?”
    “你这么聪明,应当知道我方才说的那些话,怎的还要去以身犯险?”
    林知清的语气虽然严厉,但眼神中却透露着实打实的关心。
    陆淮本想解释自己和林十安觉得林家走到了绝路,所以才想博一把的。
    但面对这样鲜活的林知清,他心中一软,点了点头。
    见陆淮点头,林十安也跟着点头。
    见他们如此乖顺的模样,林知清反倒觉得自己的话说重了。
    她眨巴了下眼睛:“我知道你们是关心则乱,但现在还远远不到鱼死网破的时候。”
    “陆淮,堂兄,下次你们可不许如此冲动行事了。”
    “好。”林十安声音有些闷。
    不过他知道林知清是在担心他们,也并不会多想。
    “好。”陆淮也应了一声,不过与林十安的苦瓜脸不同,他的笑容相当灿烂。
    就连林知清都多看了他两眼。
    而后,想到今日自己出来的目的,林知清将他的笑容从脑海中甩开:
    “你们别去刘家了,同我去另外一个地方。”
    “另一个地方?”江流昀摸了摸头,他差点忘了,林知清也是要出门的。
    虽然不知道要去哪里,但林十安丝毫没有犹豫地就点了头:
    “好,近几日城中肯定不太平,我同你一起去也好保护你,不过你到底要去哪里?”
    “去了你便知道了。”林知清卖了个关子,然后看向了一旁的陆淮,用眼神询问他的意思。
    实在是她要去的地方特殊,并且必须做一个完整的路线图,一笔一划都不能错。
    这显然是陆淮的强项。
    “没问题。”陆淮的心情格外的好,但一想到两日的期限,他的笑容又变淡了。
    第168章 劫刑场!?
    林知清没多想,前往林十安的院子同江流昀等人说了几声,便出了林家。
    但上了马车之后,林十安的脸一下子拉了下来:
    “林家门口以前从没有现在这般热闹,我们还在呢,那些人就已经坐不住了!”
    “知清,你坐稳,我甩开他们。”
    说着,林十安就要去驾车。
    “等等。”林知清掀开轿帘观察了一下,而后才摇了摇头:
    “无妨,有尾巴便有尾巴吧,我们又不是去什么见不得人的地方。”
    闻言,林十安有些犹豫,陆淮见状,一把将他拉了回来:“听她的便好。”
    林知清耐心解释:“我瞧着那些人都眼生,应当是刘邙的人。”
    “你们平日里不曾留意过,我却是一直注意着的。”
    “林家跟前的人从来没少过,只不过比较隐蔽。”
    这话很容易理解。
    林知清是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性格,如若是她发现了眼线,一定会想办法将眼线除掉。
    但她知道却没动手,那便多半是那些眼线十分棘手,除不掉。
    普天之下,除了皇宫内院的人,应当没有打发不走的探子。
    陆淮和林十安都是聪明人,先前去刘府绑人的主意,也是实在走投无路了才被冲昏了头做出的决定。
    现在冷静下来,当然很容易就能想到这一点。
    如若是皇室的眼线,先不说赶不赶得走,就算是赶得走,那下一波呢?
    既然林家并未做任何亏心事,就算他们看着也无妨。
    林知清细心,所以才会记得那些探子。
    当然,她记得的并不是脸。
    皇室的眼线如若天天在她跟前晃,那是没有职业操守的,根本不可能。
    她记得的是那些人的视线和步伐,还知道他们三天一换。
    但换来换去都是那些人,只是衣着打扮和妆容搭配不同了,所以林知清多看几遍也就记住了。
    但今日林家外面守着的人,步伐和表情同从前的根本不是同一批。
    那便只有两个可能。
    第一,皇室的眼线换人了。
    第二,刘邙派人过来监视林家了,因为林知清手里握着关键的证据。
    即使大理寺不认,但到底也是把柄。
    综合来看,第二个可能性更大一些。
    林知清之所以选择置之不理,是因为她今日要做的事很简单。
    陆淮和林十安满脑子的问号,林知清没有开口解释,而是提醒二人注意马车外面的路线。
    陆淮心念一动,他昨夜去刘府时展示过自己的空间记忆能力,林知清此举应当是在提醒他记住现在的路线。
    他没有多问,将车帘打开了一个口子,一动不动地盯着外面。
    林十安也跟着盯了很久。
    随着人群的声音越来越远,马车缓缓在西市的菜市口绕了一圈,二人这才察觉出一些不对来。
    林十安皱了皱眉头。
    大盛律法规定,犯人接受刑部和大理寺的审判后,如果罪行属实,便会被拉到西市的菜市口问斩。
    这地方摆了一个专门的刑台,刑台的地板经多年洗刷,颜色早已经变成了深褐色。
    那是血液的痕迹。
    林十安和陆淮双双放下轿帘,看向了林知清。
    林十安皱皱眉头:“知清,你来这种不吉利的地方做什么,莫不是走错了?”
    “当然不是。”林知清摇了摇头,起身将车帘掀开了一个角落,缓缓往外看去。
    嗯……符合她脑海里对刑场的认知。
    只一点有出入。
    从前她老是听电视里说“午门问斩”,一开始还以为刑场设在午门内。
    但其实并不是。
    午门指的是皇城外的轩武门,大理寺羁押罪犯赶赴刑场时,会从轩武门底下经过,这才有了午门外问斩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