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若是能得到当年根治鼠疫的药方,也许能在那个药方的基础上,寻找到更适配眼下病症的方子。
只是让谢韵没有想到的是,曾亲历过当年那场鼠疫,仅剩的两位医者绝望地摇摇头,一言不发。
谢韵只好继续追问:“老前辈,何故摇头?既然已经知道了这是一场重新爆发的鼠疫,便是找到了一个治疗的方向啊!”
两位医者面面相觑,最终其中一位转过身来,对谢韵道:“当年……无人寻找到解决之法。当初整座白下城都被封城,最先预感到瘟疫的人逃出城去,但是沿途都被朝廷派来的杀手杀死,尸体用火烧得只剩焦炭;没能逃出去的,全都葬身于白下城中。一直到瘟疫平息,百废待兴,朝廷才派人南下重建白下城。”
谢韵和在场的余下几位医者,顿时犹如五雷轰顶。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是这样?
当初他们随皇帝下江南,本以为是皇帝看中这一片地方,忧心此地百姓灾后的生活。
没想到不过是演了一场掩盖悲剧的戏,扮演了一位忧国忧民的仁君形象。
想到这里,谢韵不禁在心底冷笑。
原来如此……
其实他从来不是什么仁君,而是一直都是一位疑心深重、冷酷无情的帝王,以雷霆手段治理泱泱大国。无论是晏侯爷和一众被冤屈死的将士们,还是白下城的一城百姓,人不在乎多少,只要出现任何阻碍他的,他都可以毫不留情地赶尽杀绝。
谢韵第一次认识这位君主,是从晏回南的口中,那时他是宠爱晏回南胜过他亲子的好舅舅。
当初只是见到誉王那伪善、残忍的一面,便让谢韵恶心不已。
可想而知,晏回南究竟有多恶心,多厌恶。
“那前辈呢,你们是何时撤离的白下城?”谢韵只感觉脊背发凉。
此言一出,那两人有些犹豫,但他们认为此刻也是说出来的最佳时刻:“不瞒你说,云老板,我们二人是在朝廷下令封城时,随着撤离的县尉一同离开。这才幸免于难啊……如今,当年的天灾重演,甚至比当年还要棘手,各位……还是早些逃命去吧。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啊!”
几人听闻此言,心中恐惧愈演愈烈。
“难道……朝廷会再度封城吗?!不,不对,是再一次屠城吗?”
“慎言!屠城这话怎可胡说!瘟疫横行,封城是为了保全更多的百姓,是不得已而为之。静棠兄此话可千万不能说!”
“是是是。是我妄言了。那,要不咱们也先逃吧?”
“唉!只怕再不逃便要来不及了,半月前刚起祸端时,消息恐怕便已经传去了京城。若是再度封城,只怕快了!”
谢韵看见这些行医多年的医者们,心中顿生悲凉之感。
她本意是将大家聚到一起寻求解决之法,却不曾想让大家聚在一处,居然商量起了逃跑。
“诸位,你们若是走了,这满城的百姓该怎么办?”谢韵问。
“哪里管得了那么多人,诸位,我们在此医治了这么久,可有一例好转的病例?一直待在这里不过是垂死挣扎罢了。一旦染上这病便无药可医了!谁染上了,便只有死路一条,只能自认倒霉了!”
此言一出,除了谢韵之外的几人神情大变,神色慌张,开始怀疑留在这里是否还有意义?同时,也开始忧虑自己的安危。
其实几日前便已经有医馆的医者借故离开白下,一走便再也不曾回来。那些都是些闲散卖药的,学了点皮毛便在外面卖药看诊,治疗些小病谋生。
他们几位不曾离开,一来是因为好歹算是方圆百里有名的医者,不好坏了自己的名声;二来是因为多年行医,仍旧怀着一些医者仁心,遇见疑难杂症也产生了攻坚克难的挑战心理。但若是真的可能危及自身性命,还是要思量再三的。
谢韵见这些人明显是想离开。其实她为人处事的态度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从来都是与人为善的。
但是如今这局势,若是他们都走了,岂非就是留下这满城百姓等死。
所以……
谢韵语气平淡得仿佛她也要跟着大家一起离开一样:“诸位,是想走吗?”
“眼下正是最好的时机。若是再晚,便来不及了。”众人纷纷附和。
她垂眸委婉道,“抱歉,白下城中的百姓们仍需要各位。若是你们也走了,便是彻底断了这些人的生路了。”
她轻飘飘的一句话让几人顿时戒备起来,他们联合起来站在一起,义正言辞又义愤填膺地指责谢韵:“云老板,你这是什么意思,你难道还能绑了我们不成。”
但谢韵既然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必定是有把握的。她轻轻一抬手,晏回南留给她的几名死士乌泱泱地出现在她身后,将其余几人的退路尽数堵死。
-
连日的劳累,让谢韵做完这些惊心动魄的事之后,再也没有体力继续没日没夜地看诊。
只是作为医者,她也会继续留在这里,治疗那些已经感染了的百姓。
今日从府衙内取出来的当年的卷宗,随府志一直被保存了下来。里面记载了当年瘟疫爆发时的种种,也包括当年的医者们留下的诊疗记录。
的确,虽然皇帝心狠手辣,但是却不得不称赞他是一个治国有方,十分有头脑的皇帝。如此重要的卷宗必然是要保存下来,以待后用的。
谢韵在看卷宗时,发现当年留在城中的医者们其实一直持续不断地在研究解决的药方,不断改进药方,对于病症的描述也越来越深入详细,将各个阶段的发病症状都写得十分详尽。
毕竟是挟持了几人,用他们的性命做赌,换取一个拯救更多人的机会,这需要谢韵承受更大的压力。
若是真如他们多说,此次瘟疫无解,那么所有人都会丧命,而这几人原本可以有机会逃命。
无暇顾及更多,既然已经决定了与这些病患一同留下来,便只能坚持下去了。
天色黑沉下来,看到眼睛酸痛,谢韵才准备熄灯休息。
可就在她将要熄灯时,她听见门外传来温垚的声音:“姐姐,我可以进来吗?”
谢韵揉了揉太阳穴醒了醒神,这个时候温垚来,应当是有要事。正好,她也有话要对温垚说。
自从温垚从牢狱里出来之后,他便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不知为何,他身上的少年气似乎一下便衰退了许多,人变得深沉不少。
谢韵这段时间忙碌,温垚不曾打扰她,也不曾闲着,偌大的温家,那么大那么广的生意网,他都处理得很好。
突如其来的疫病,让温垚近来一直忙于将温家现在正在做的生意网迁去外地。需要给各路商船发信,令他们改道北上,先在琅琊卸货。另有一些内陆的生意,也需要重新规划往返路线。
“进来吧。”谢韵随手点上一支香,清新淡雅的香味可祝她缓解疲惫,“这么晚了,还有什么事吗?”
温垚一身月白锦服,轻摇摇头,道:“只是近来忙碌,许久不见你,总觉得心中不安。”
按道理来说,谢韵很乐意听到别人说他需要她。但是这样粘人的话从温垚口中说出来,却让谢韵略感不适,但是她并未多想,只说:“又不是小孩子了,竟说这样的话。有事
情做是好事,说明你已经逐渐成为温家的顶梁柱了。”
温垚皱眉,似乎很不满谢韵这样生分地同自己说话。他略走上前几步,微微低头看向谢韵,“姐姐,近日城中患病的人越来越多了,父亲说这不是一般的病,是鼠患是吗?他曾经历过……”
就算温老爷不曾经历过,温家的关系在白下城中盘根错节,那几位医者多半会将这消息透露给温家。
谢韵本也不打算隐瞒这个消息,她点点头,“是。我原想告诉你,只是我也是今日才推断出来,还没来得及。”
“温家打算去往琅琊避祸,姐姐,和我一起走吧。”她告不告诉温垚,他倒不在乎,只是他想让谢韵同他们一同离开,“姐姐,我不想失去你。”
即便他似乎从不曾拥有过她。
谢韵却摇摇头,“我不能离开。”
“为何?难道这些人的性命比你自己的还要重要吗?”温垚急着追问,急得一把抓住谢韵的手腕,稍稍用力,拽得谢韵的手腕生疼,“现在趁疫病还没蔓延开来,还来得及,再晚,就来不及了。而且这样大的疫病,朝廷会派医术更厉害的太医来,你可以不用为了这些人留在这里的。”
相比刚刚的不适,温垚的这番话确实真真正正让谢韵感受到冒犯,这令她十分不适。
从前温垚肆意张扬,生在富贵窝里,不曾经历过这样的生死关头。因此,谢韵并没有见过这样一面的温垚。
她初见温垚时,只觉有些熟悉,似乎在哪里见过。
后来觉得他和晏回南有些像,都同样是桀骜不驯,意气风发的少年。
但是眼前的温垚,却让谢韵有些不认识了。
只是让谢韵没有想到的是,曾亲历过当年那场鼠疫,仅剩的两位医者绝望地摇摇头,一言不发。
谢韵只好继续追问:“老前辈,何故摇头?既然已经知道了这是一场重新爆发的鼠疫,便是找到了一个治疗的方向啊!”
两位医者面面相觑,最终其中一位转过身来,对谢韵道:“当年……无人寻找到解决之法。当初整座白下城都被封城,最先预感到瘟疫的人逃出城去,但是沿途都被朝廷派来的杀手杀死,尸体用火烧得只剩焦炭;没能逃出去的,全都葬身于白下城中。一直到瘟疫平息,百废待兴,朝廷才派人南下重建白下城。”
谢韵和在场的余下几位医者,顿时犹如五雷轰顶。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是这样?
当初他们随皇帝下江南,本以为是皇帝看中这一片地方,忧心此地百姓灾后的生活。
没想到不过是演了一场掩盖悲剧的戏,扮演了一位忧国忧民的仁君形象。
想到这里,谢韵不禁在心底冷笑。
原来如此……
其实他从来不是什么仁君,而是一直都是一位疑心深重、冷酷无情的帝王,以雷霆手段治理泱泱大国。无论是晏侯爷和一众被冤屈死的将士们,还是白下城的一城百姓,人不在乎多少,只要出现任何阻碍他的,他都可以毫不留情地赶尽杀绝。
谢韵第一次认识这位君主,是从晏回南的口中,那时他是宠爱晏回南胜过他亲子的好舅舅。
当初只是见到誉王那伪善、残忍的一面,便让谢韵恶心不已。
可想而知,晏回南究竟有多恶心,多厌恶。
“那前辈呢,你们是何时撤离的白下城?”谢韵只感觉脊背发凉。
此言一出,那两人有些犹豫,但他们认为此刻也是说出来的最佳时刻:“不瞒你说,云老板,我们二人是在朝廷下令封城时,随着撤离的县尉一同离开。这才幸免于难啊……如今,当年的天灾重演,甚至比当年还要棘手,各位……还是早些逃命去吧。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啊!”
几人听闻此言,心中恐惧愈演愈烈。
“难道……朝廷会再度封城吗?!不,不对,是再一次屠城吗?”
“慎言!屠城这话怎可胡说!瘟疫横行,封城是为了保全更多的百姓,是不得已而为之。静棠兄此话可千万不能说!”
“是是是。是我妄言了。那,要不咱们也先逃吧?”
“唉!只怕再不逃便要来不及了,半月前刚起祸端时,消息恐怕便已经传去了京城。若是再度封城,只怕快了!”
谢韵看见这些行医多年的医者们,心中顿生悲凉之感。
她本意是将大家聚到一起寻求解决之法,却不曾想让大家聚在一处,居然商量起了逃跑。
“诸位,你们若是走了,这满城的百姓该怎么办?”谢韵问。
“哪里管得了那么多人,诸位,我们在此医治了这么久,可有一例好转的病例?一直待在这里不过是垂死挣扎罢了。一旦染上这病便无药可医了!谁染上了,便只有死路一条,只能自认倒霉了!”
此言一出,除了谢韵之外的几人神情大变,神色慌张,开始怀疑留在这里是否还有意义?同时,也开始忧虑自己的安危。
其实几日前便已经有医馆的医者借故离开白下,一走便再也不曾回来。那些都是些闲散卖药的,学了点皮毛便在外面卖药看诊,治疗些小病谋生。
他们几位不曾离开,一来是因为好歹算是方圆百里有名的医者,不好坏了自己的名声;二来是因为多年行医,仍旧怀着一些医者仁心,遇见疑难杂症也产生了攻坚克难的挑战心理。但若是真的可能危及自身性命,还是要思量再三的。
谢韵见这些人明显是想离开。其实她为人处事的态度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从来都是与人为善的。
但是如今这局势,若是他们都走了,岂非就是留下这满城百姓等死。
所以……
谢韵语气平淡得仿佛她也要跟着大家一起离开一样:“诸位,是想走吗?”
“眼下正是最好的时机。若是再晚,便来不及了。”众人纷纷附和。
她垂眸委婉道,“抱歉,白下城中的百姓们仍需要各位。若是你们也走了,便是彻底断了这些人的生路了。”
她轻飘飘的一句话让几人顿时戒备起来,他们联合起来站在一起,义正言辞又义愤填膺地指责谢韵:“云老板,你这是什么意思,你难道还能绑了我们不成。”
但谢韵既然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必定是有把握的。她轻轻一抬手,晏回南留给她的几名死士乌泱泱地出现在她身后,将其余几人的退路尽数堵死。
-
连日的劳累,让谢韵做完这些惊心动魄的事之后,再也没有体力继续没日没夜地看诊。
只是作为医者,她也会继续留在这里,治疗那些已经感染了的百姓。
今日从府衙内取出来的当年的卷宗,随府志一直被保存了下来。里面记载了当年瘟疫爆发时的种种,也包括当年的医者们留下的诊疗记录。
的确,虽然皇帝心狠手辣,但是却不得不称赞他是一个治国有方,十分有头脑的皇帝。如此重要的卷宗必然是要保存下来,以待后用的。
谢韵在看卷宗时,发现当年留在城中的医者们其实一直持续不断地在研究解决的药方,不断改进药方,对于病症的描述也越来越深入详细,将各个阶段的发病症状都写得十分详尽。
毕竟是挟持了几人,用他们的性命做赌,换取一个拯救更多人的机会,这需要谢韵承受更大的压力。
若是真如他们多说,此次瘟疫无解,那么所有人都会丧命,而这几人原本可以有机会逃命。
无暇顾及更多,既然已经决定了与这些病患一同留下来,便只能坚持下去了。
天色黑沉下来,看到眼睛酸痛,谢韵才准备熄灯休息。
可就在她将要熄灯时,她听见门外传来温垚的声音:“姐姐,我可以进来吗?”
谢韵揉了揉太阳穴醒了醒神,这个时候温垚来,应当是有要事。正好,她也有话要对温垚说。
自从温垚从牢狱里出来之后,他便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不知为何,他身上的少年气似乎一下便衰退了许多,人变得深沉不少。
谢韵这段时间忙碌,温垚不曾打扰她,也不曾闲着,偌大的温家,那么大那么广的生意网,他都处理得很好。
突如其来的疫病,让温垚近来一直忙于将温家现在正在做的生意网迁去外地。需要给各路商船发信,令他们改道北上,先在琅琊卸货。另有一些内陆的生意,也需要重新规划往返路线。
“进来吧。”谢韵随手点上一支香,清新淡雅的香味可祝她缓解疲惫,“这么晚了,还有什么事吗?”
温垚一身月白锦服,轻摇摇头,道:“只是近来忙碌,许久不见你,总觉得心中不安。”
按道理来说,谢韵很乐意听到别人说他需要她。但是这样粘人的话从温垚口中说出来,却让谢韵略感不适,但是她并未多想,只说:“又不是小孩子了,竟说这样的话。有事
情做是好事,说明你已经逐渐成为温家的顶梁柱了。”
温垚皱眉,似乎很不满谢韵这样生分地同自己说话。他略走上前几步,微微低头看向谢韵,“姐姐,近日城中患病的人越来越多了,父亲说这不是一般的病,是鼠患是吗?他曾经历过……”
就算温老爷不曾经历过,温家的关系在白下城中盘根错节,那几位医者多半会将这消息透露给温家。
谢韵本也不打算隐瞒这个消息,她点点头,“是。我原想告诉你,只是我也是今日才推断出来,还没来得及。”
“温家打算去往琅琊避祸,姐姐,和我一起走吧。”她告不告诉温垚,他倒不在乎,只是他想让谢韵同他们一同离开,“姐姐,我不想失去你。”
即便他似乎从不曾拥有过她。
谢韵却摇摇头,“我不能离开。”
“为何?难道这些人的性命比你自己的还要重要吗?”温垚急着追问,急得一把抓住谢韵的手腕,稍稍用力,拽得谢韵的手腕生疼,“现在趁疫病还没蔓延开来,还来得及,再晚,就来不及了。而且这样大的疫病,朝廷会派医术更厉害的太医来,你可以不用为了这些人留在这里的。”
相比刚刚的不适,温垚的这番话确实真真正正让谢韵感受到冒犯,这令她十分不适。
从前温垚肆意张扬,生在富贵窝里,不曾经历过这样的生死关头。因此,谢韵并没有见过这样一面的温垚。
她初见温垚时,只觉有些熟悉,似乎在哪里见过。
后来觉得他和晏回南有些像,都同样是桀骜不驯,意气风发的少年。
但是眼前的温垚,却让谢韵有些不认识了。